中国文化产业网>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文学推广传播需要与时俱进

2024-03-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黄丽

艾秋铃娜

不久前,《人民文学》杂志社联合某热门网络直播间举办的“我的文学之路”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亦引发了关于文学推广传播的讨论。不少媒体报道称,这次直播对谈创造了文学界与传播界的历史,是新时代文学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的有力证明和成功实践。

近年来,通过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方式为文学著作乃至学术研究著作“带货”的活动日益增多,这次汇聚知名作家、主播的文学对谈,更是让人们看到了“独自美好”的严肃文学也依然拥有庞大的“隐藏读者”群体,看到通过融入现代传播格局,采取新的传播路径和推广模式,严肃文学就能走近更多读者、激发更多共鸣的可能性。

从古至今,文学的推广传播方式一直在与时俱进。人类文明史上的文学传播主要有口耳相传、文字传播、声像传播三种方式,并与社会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社会,当文字尚未产生时,文学元素主要在祭祀、劳动等生活行为中口耳相传,从《蜡辞》《越人歌》等原始歌谣中依稀可见其传播样貌。文字产生后,在从商代至晚清的农业社会时期,文学除了口耳相传外,更辗转至甲骨、铜器、石碑、竹简、布帛、纸张等载体上传播,并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四种主要文体,产生了无数经典作品,并因面向不同受众群体、具备不同美学风格而形成了雅文学、俗文学传统。在这个历程中,文学的传播范围和应用场景日趋广泛,部分文学作品还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在跨地域文化传播中远涉重洋,成为文化交流互鉴的一道风景,比如17世纪出现在牛津大学图书馆的《三国志传》,18世纪被改编后搬上法国戏剧舞台的元杂剧《赵氏孤儿》,20世纪在美国风行的唐代“寒山诗”等。

20世纪以来,伴随工业革命的浪潮,报刊、影视、广播成为文学传播的重要媒介,文学传播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在报刊上发表、连载的小说成为市民文化的新宠,文学与电视、电影、广播等多种载体的融合程度持续加深。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又为文学传播打开了新的窗口。如今,文学的影视化传播依旧繁荣,网络文学则借助互联网平台蓬勃生长,以更便捷的方式走向更多读者。

当网络新媒体传播逐渐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时,文学推广传播与时俱进,是让文学扎根大地、保持生命力与活力的必要条件。如今,“文学+X”的融合传播,已经展示出多种行之有效的路径。“文学+影视”的推广传播可谓与影视发展史相始终,很多深入人心的影视经典作品都有高水平的文学经典作为支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至今还在不断重播,原著里的人物形象、诗词语句的传播可谓家喻户晓。近年来,除了以文学赏析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外,还有不少文学经典不断被一些高品质的影视作品以多种方式激活,在新媒体、新型视听技术的助力下再度进入流行文化视野。比如,电视剧《人世间》《繁花》播出后,原著小说迅速成为各大图书销售平台的爆款,小说作者、创作历程以及东北文化、上海文化也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让李白、高适等古代人物走红,充满人生况味的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成为年度流行语。

与此同时,“文学+互联网”的推广传播也不断涌现出新方式,其中,文学与短视频的融合传播现象十分突出。有学者表示,继有声语言、文字语言、影视语言之后,视频语言将成为文化传播的新型通用语言,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核心媒介。在网络平台通过短视频宣传、直播“带货”来宣传推广文学的方式也越来越流行。目前,《人民文学》《收获》等杂志都已入驻短视频平台。许多自媒体博主也会在视频平台上解说赏析经典文学作品,比如“红楼梦”这一话题相关视频在抖音已有超200亿次的播放量。

文学与当代媒介的融合传播是一场“双向奔赴”。文学搭载影视、新媒体的传播快车,同时也为这趟快车提供了优质内容资源。一定程度上,影视和新媒体可以成为一道“严选”当代文学经典的门槛,选出那些艺术水准高,能够触动人心,符合当代价值和情感诉求、审美追求的文学作品,并将其推而广之。进一步,借助新媒体等传播路径进行推广的过程也可以成为一扇了解当代大众阅读诉求、精神需求的窗口,及时为文学创作者提供有益的反馈与参考。

当然,对文学创作者而言,让作品在推广传播中获得可喜的销量、庞大的浏览数据,意味着作品受到大众喜爱,能带来商业价值,但这不是衡量作品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唯一标准,更不应成为创作的初衷。虽然如今文化的载体、种类日益多元化,文学已经以更加多样的面貌融入社会生活,曾经席卷全国的“文学热”难以复现,人工智能创作也在影响文学创作的定义。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除了实用功能、美学功能外,还曾被赋予“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载道”的价值期待,与读书人的人格理想紧密关联。在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上,文学曾是唤醒民众觉醒的洪钟、筑起血肉长城的呐喊。新时代,文学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离不开新时代文学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文学推广的与时俱进,必须守住文学的文化品质,推广传播的过程不是去迎合大众,而是去陪伴、引导大众,让优秀的文学作品真正有机会发挥出审美浸润、价值引领的功能。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相信随着推广手段和传播思路的更新,越来越多热爱文学的人会自觉加入文学推广传播的队伍,让更多文学作品的当代价值被看到、被释放,让更多展现中华壮美山河、灿烂文明的文学作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让更多讲述中国故事、书写人民史诗的优秀文学作品在时代里留声,在岁月里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