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广告传媒>

广告传媒

山东:培育群众文艺团队“自生能力”

2024-03-01    来源: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编辑:谢佳晔

▲ 济南市群众文艺团队春节展演现场 济南市文化馆供图

2024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山东将培植1000个群众文艺团队,创新打造群众自办文艺团队品牌,在全省开展优秀团队“百团汇演”。

群众文艺团队是繁荣地方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但是一些地方的团队过度依赖政府投入或者其他形式的扶持。为破解这一难题,山东省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主动作为,通过建立机制、引入活水、表彰激励等举措,培育群众文艺团队“自生能力”,取得较好效果。

以机制规范运行

2月3日,幸福威海贺年会暨非遗过大年活动在威海市人民广场热闹开演。锣鼓、舞狮、歌舞……一个个具有浓郁胶东民俗特色的节目登上舞台,来自各社区、村庄的演员们以质朴的表演赢得满堂彩。

“台上的演员,多数是业余文艺爱好者。他们都有各自的团队,平日里就经常练习。”威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荆国胜介绍,目前馆内有青少年民族管弦乐团等6支馆办公益音乐团队。威海市群众艺术馆负责制订相关培训计划,把控节目质量,排练、演出等环节交给团队放手去做,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黏合力。

过去几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机制建设,围绕群众文艺团队的现实需求,构建从组建到运行再到提升的全链条机制,指导各市组建更多队伍,支撑服务供给侧。

比如,威海市发挥威海文化志愿者协会作用,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同时,动员组织专家学者、艺术工作者、文艺骨干等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加强市、县、镇、村四级文化组织建设。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负责人认为,威海市在群众文艺队伍领域加强制度研究和设计,有助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监督向群众评价转变,实现管理规范化、运行制度化、服务多元化、效益最大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用平台促进成长

2月24日,东营市“黄河口之春”闹元宵文艺展演活动在当地举办,7支代表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呈现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黄河民俗文化。

为群众文艺队伍搭建展示的平台,是帮助其成长、激发其积极性的关键举措。东营市垦利区一支群众文艺队伍负责人李秀丽告诉记者,全区仅她认识的就有七八支文艺队伍,大家日常参与活动积极性比较高,追求的不是钱,也不是要出名,而是一种服务他人、陶冶自己的获得感。

以做大公共文化品牌为目标,东营市过去几年组织开展“黄河口之春”系列文化活动、“欢乐黄河口”广场群众文化活动、“舞动黄河口”广场舞普及活动。同时,健全群众性文化活动支持机制,广泛开展广场舞展演、大众合唱节、社区文艺汇演和“村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引导城乡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当主角、唱大戏,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坚持对国有文艺院团和群众文艺组织一视同仁的原则,包括东营市在内的山东多个地市,常年坚持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机制。

比如,有的地市完善社会文艺组织培育机制,培育更多合格社会主体。继续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完善社会主体参与的准入、退出和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建立文化志愿服务基地和服务团队,组织开展“千团万人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惠民生的服务项目。

借效益赢得尊重

自发性、灵活性是群众文艺团队的重要特点。增强其“自生能力”,能为地方文化建设带来什么?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邢楠楠认为,群众文艺团队更像是地方文化建设的一个风向标。团队活跃、开展活动多,势必能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助力地方文化旅游融合。反之,如果不重视团队培养,地方文化事业就缺乏灵气。

2022年,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潍坊市体育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基层群众文体团队建设的意见》,倡导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体育系统各单位,搭建各类群众文体团队展示平台,发挥地方特色,举办戏曲小舞台、村歌联唱、器乐大比拼、广场舞大赛、读书沙龙、乡村达人秀、健身比赛展演等群众性赛事活动,有效提高群众文体团队公共文体服务能力水平。

同时,过去几年,潍坊市还努力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引导文体爱好者结合各自特点组建团队,打造亮点、凸显特色,塑造“一镇一品、一村一韵”文体品牌,形成有声有色、百花齐放的群众文体活动新局面。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湘颖介绍,当地统筹安排群众文体团队项目扶持专项资金,探索以奖代补的形式,市县镇三级分别对群众文体团队运营经费予以适当补贴。有条件的地方,还通过企业冠名、众筹等方式争取社会资金支持,每年对优秀群众文体团队进行表扬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