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国产动画创作美学三题

2024-02-02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周斌    编辑:黄丽

近年来,国产新动画片的创作一直在稳步发展,相继涌现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大鱼海棠》(2016)、《白蛇:缘起》(2019)、《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白蛇2:青蛇劫起》(2021)、《新神榜:哪吒重生》(2021)、《雄狮少年》(2021)、《新神榜:杨戬》(2022)、《深海》(2023)、《长安三万里》(2023)、《中国奇谭》(2023)等一批优秀作品,从而使国产动画片在动画故事、动画形象、艺术形式和技巧手法等方面都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这些新动画片上映后颇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在电影市场上也赢得了不错的票房。因此,及时总结探讨其创作经验和美学风格,对于进一步推进国产新动画片创作拍摄的繁荣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长安三万里》海报

《雄狮少年》海报

动画故事:注重开掘文化内涵

动画片如同故事片一样,首先要有一个生动、感人的好故事,没有好故事的影片是无法吸引观众和感染观众的。好故事来自成熟的动画片剧作,无论是根据古代文学名著、古代神话、民间传说等改编的剧作,还是根据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创作的剧作,都要形成一个情节生动、形象鲜明、趣味浓郁、逻辑严密的好故事,在此基础上还要开掘出一定的文化内涵,使之能引起观众的回味与思考。应该看到,当下拍摄的新动画片除了少数面向低龄儿童的作品外,大多数新动画片都是成人与儿童共同观赏的作品,特别是在影院上映的长动画片,往往是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观赏的。因此,创作者就要考虑如何满足家长和孩子共同的审美需要和审美兴趣。一般来说,成功的动画片既有表层故事的讲述,也有深层文化内涵的开掘;表层故事能满足孩子们的观赏需要,而深层内涵则留给家长们回味和思考,这样就能使儿童和成人都能从中获得审美愉悦。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表层叙事讲述了哪吒如何从一个叛逆、顽劣的儿童成长为拯救了那些即将被冰压致死的陈塘关百姓的英雄,从而赢得了广大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完成了人生的蜕变;而其深层内涵则由此凸显了“我命由我不由天”“逆天而行斗到底”“是人是魔都是自主选择而不是天注定”的思想主题,给观众以有益的启示与思考。《长安三万里》的表层叙事是以48首唐诗串联起高适、李白等众多诗人的一生,生动有序地展开了一幅大唐历史的感人画卷,让观影的孩子们通过一首首经典唐诗的影像表达和诵读,真切地领略到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而其深层内涵则由此折射出了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兴衰,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们的家国情怀,表现了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身处逆境而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境界。又如,表现现实题材的《雄狮少年》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醒狮”文化融入到少年追梦的故事里,表层叙事讲述了留守少年阿娟为了实现舞狮梦,与几个好友组成了雄狮队,大家相互扶持,一路跌跌撞撞,最终通过努力奋斗实现了梦想;而其深层内涵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生动地揭示了“只要勇敢追梦,就能创造奇迹”的哲理。

显然,没有文化内涵的动画片既很难引起成人观众的观赏兴趣,也很难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愉悦;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因此,在动画片剧作构思和创作阶段,编导就应该考虑如何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来表达和揭示一定的文化内涵,使之不仅仅满足于表层叙事,而且注重于深层开掘,这样才能提升作品的美学品位,确保作品具有的较高的美学品质。

《哪吒之魔童降世》海报

《深海》海报

动画形象:美与丑的辩证法

动画形象塑造是动画片创作的重要任务,动画形象是否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乃是影片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大凡优秀作品的动画形象,都会使观众记忆深刻、长久难忘。动画形象的设计和刻画要符合故事内容的需要,要有利于凸显其独特个性,使之能给观众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动画形象有美有丑,应辩证地看待其美与丑,外形美的形象不一定是真美,外形丑的形象也不一定是真丑,“外美内丑”和“外丑内美”所形成的艺术对比则往往能使观众记忆深刻。例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孙悟空形象就有点“丑”,没有像《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形象那样英武有神,但却符合其在影片中的经历和性格:孙悟空因长期被压五行山,成为一个法术全失、意志消沉的悲情人物,它面容愁苦、神情疲惫、十分忧郁。后来在崇拜“齐天大圣”的江流儿的不断鼓励下才重新振作起来,战胜了自己的心魔,与山妖进行了一场殊死决战,重新成为勇敢威猛、法力无比的“齐天大圣”,而动画形象也随之有了变化。同样,《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哪吒形象也有点“丑”,与《哪吒闹海》里的哪吒形象有很大差别,但却符合故事内容对这一形象的描述和个性:因为阴差阳错,原本应该是灵珠投胎的哪吒变成了魔丸转世的“混世魔童”,他长相丑萌,永远顶着两个黑眼圈、到处惹是生非,因为生而为魔,故从小就遭受世人嘲笑和排挤,其成长之路十分坎坷。但他本性善良、心胸开阔、勇敢顽强,当陈塘关百姓面临冰压致死的危险时,他则不计前嫌,挺身而出,奋力解救了众多百姓,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在塑造孙悟空和哪吒这两个动画形象时,编导均采用了“先抑后扬”和“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来凸显其性格特征,说明了外形之“丑”并不能掩盖其内心之“美”。同样,《雄狮少年》在塑造留守少年阿娟形象时,也采用了这样的手法,较好地表现了他从被人嘲笑的“病猫”变成令人尊重的“雄狮”之过程。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塑造灵珠化身的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的形象时,则采用了“先扬后抑”和“欲抑先扬”的艺术手法,敖丙外表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但因背负龙族期望和巨大压力,最终选择与陈塘关百姓为敌,企图把他们冰压致死。这样的选择也让其成为百姓不能容忍的“魔鬼”,由此说明了外形之“美”并不能遮盖其内心之“丑”。

不难看出,这种“外丑内美”和“外美内丑”的动画形象之定位与设计,不但与故事内容相契合,而且也有助于凸显其独特个性,令观众印象深刻。美与丑是辩证的关系,往往并存于一个人物、一个形象身上,正如《淮南子·说山训》曰:“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其意大概如此。总之,美与丑、抑与扬、平与奇等,这些看似两极的事物,实际上却相反相成、矛盾统一,它们往往是相得益彰并且相互转化的。在动画创作中正确处理好这些辩证关系,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白蛇2:青蛇劫起》海报

《中国奇谭》海报

动画技巧:在传承、借鉴中创新

动画技巧是否精湛也是动画片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当下,随着广大观众电影审美水平的提高和对视听享受的追求,他们对动画片艺术形式和技巧手法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使影片的思想主旨和文化内涵能得到更好的艺术表达,使动画形象更加生动感人、个性鲜明,并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对影片观赏性和娱乐性日益增强的审美要求,就需要不断丰富和拓展动画技巧,使作品在艺术上更加完美。要如此,就要坚持在传承、借鉴中创新。

应该看到,国产动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形成了优良传统。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神笔》(1955)、《骄傲的将军》(1956)、《小鲤鱼跳龙门》(1958)、《渔童》(1959)、《没头脑和不高兴》(1962)、《孔雀公主》(1963)、《大闹天宫》(1964)等作品的问世,特别是《小蝌蚪找妈妈》(1960)、《牧笛》(1963)等水墨动画的诞生,享誉世界影坛的“中国动画学派”逐渐形成,其艺术技巧和独特经验影响颇大,值得后来者很好地学习借鉴并发扬光大。实践证明,这样的学习借鉴对于熔铸和提升作品的美学品格是十分有益的。例如,《白蛇:缘起》《长安三万里》《中国奇谭》等一些新动画片都成功地借鉴和运用了水墨动画的艺术技巧,其视效令人耳目一新。当然,随着现代科技和电影工业的快速发展,在传承、借鉴中还应该注重继续创新,使原有的动画技巧有新的拓展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这方面,《深海》的创作者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创新,他们耗时两年时间研发了“粒子水墨动画”,首次实现了三维动画技术与二维水墨的融汇结合,即用三维技术呈现出独特的中国水墨艺术风格,让影片展现了令人赞叹的海洋银幕奇观。

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美学中写意审美的观念和方法也给国产动画的美学追求和技巧方法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如“留白”的画面构图、对“意境美”和“虚实相映”的艺术追求等,都使影片呈现出独特的民族化美学风格。例如,《大鱼海棠》的剧作创意来源于庄子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影片的名字就颇具意境,令人想象和回味。影片在动画叙事中融入了客家土楼、龙文化、中国红等诸多传统文化元素,画面中充溢着浓郁的东方美学风韵。而《长安三万里》则用诗与画的有机融合构成了独特的美学意境,令观众赏心悦目。如在《将进酒》的段落,李白诵读到“天生我材必有用”时泼酒成浪,然后仙鹤飞起,载着诗人也带着观众一起进入恍如幻境的绚丽景象中,看到天上银河与地上黄河相连,看到宫阙里的仙人与李白举杯豪饮,在恣意汪洋中飞向九重天……由此构成的审美意境不仅让观众难以忘怀,而且还能让其回味思考。《中国奇谭》第二集《鹅鹅鹅》的人物造型和画面构图则采用了实者虚之、虚者实之、虚实相映的手法,从中可以看出创作者对于中国水墨画的学习借鉴。凡此种种,也说明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美学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下,国产新动画片的创作势头不减,相信后续还会有不少好作品问世,由它们构成的“新动画中国学派”也正在形成。可以预料,中国动画重铸辉煌、名扬世界影坛的日子指日可待。

(作者系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