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影视动漫>

影视动漫

广西贺州客家山歌剧:出精品、育人才、续传承

2024-01-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邱娟

近日,第十一届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获奖名单正式公布,由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创排演出的客家山歌剧《记得冇》获得戏剧类二等奖。

贺州客家山歌剧是广西客家戏的主流。虽是地方戏种,近年来,客家山歌剧却在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舞台上频频获得亮眼成绩。日前,喜讯再度传来:客家山歌剧《审麻袋》参加第九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客家山歌剧《记得冇》和《审麻袋》双双入选第三届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大戏《客家酿》获得“广西有戏品牌”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扶持项目……

客家山歌剧是一种以客家话演唱的地方剧种,2008年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客家山歌剧的非遗保护单位,八步区文化馆通过抓创作、育人才,推出一系列兼具传统特色和现代元素的精品剧目,推动了客家山歌剧在群众中的普及与传承。

“审麻袋,问麻袋,大恩大德就道不尽……”在1月19日举行的“广西有戏·广西美味”文旅商品和非遗美食大集市暨“壮美广西·多彩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中,八步区文化馆演出的客家山歌剧《审麻袋》亮相开幕式演出。载歌载舞、诙谐幽默的艺术形式引来现场观众大声叫好。

《审麻袋》讲述了第一书记刘书记任期即将结束,乡亲们花样“送礼”。刘书记通过上演一出“审麻袋”的戏码,将东西物归原主。八步区文化馆创排的另一部小戏《记得冇》则是《审麻袋》的后记,讲述刘书记为救一笼鸡意外撞到石头,导致短暂失去记忆。为唤醒他的记忆,全村上下重演了与他工作和生活相关的场景。

两部小戏均是乡村振兴第一线的生动故事,通过深入社会,倾听百姓心声,成功传递了客家文化中真实生活元素,有着浓浓的时代气息。根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八步区文化馆的作品在基层社区的演出中得到了高度评价,观众满意度在90%以上。说起客家山歌剧广受群众喜爱的原因,贺州市八步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一语中的:“从小切口着手,反映社会百态的大主题。比如《审麻袋》,一样是讲述农业发展、扶贫助农的故事,却以一个小小的麻袋切入,使作品可信、感人。”

在艺术特色上,客家山歌剧注重守正创新。客家山歌剧由客家山歌演变而来,同时吸收采茶戏的艺术特色,载歌载舞、诙谐幽默是它最大的特色。在剧目创作中,八步区文化馆坚守本土文化,通过深入挖掘客家文化的根脉,将其特色融入创作。这一工作重点使得作品更具本土特色,更易引起观众共鸣。

在深挖客家文化的同时,当地在创作中也不断挖掘独特的创新点。“与其他小戏不同的是,剧中每个人物都是主角,每个角色都有重要的戏份和戏剧性的情节,使舞台热闹非凡。”《审麻袋》和《记得冇》的编剧马喻萍说,剧中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形象音乐和符合角色特点的动作,观众可以通过他们的表演来深入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这种戏曲呈现形式的改变同时也是八步区文化馆繁荣艺术创作、培育戏曲人才的长远规划中关键的一步。“对基层文化馆而言,资源有限,尤其人才短缺,舞台上能担起主角担子的演员没几个。”八步区文化馆馆长刘曲谱表示,在此基础上,文化馆一方面“以演代训”,培养客家山歌剧演员;另一方面改变以往小戏以某一两个角色为中心的表达形式,通过打造群像戏的方式,让人人都是主角,从而得到充分的锻炼。如今,八步区文化馆涌现了李伦、刘艳等一批年轻的山歌剧演员。

值得一提的是,八步区文化馆在创作打磨的过程中,不断关注观众反馈,及时调整创作方向,引领时代潮流,使作品更符合观众口味。根据观众数据分析表明,文化馆的现代元素融合作品观众满意度较传统作品提高15%以上。这一创作亮点让八步区文化馆在创作中保持了活力和与观众的紧密联系。近年来,八步区陆续创排的《连心店》《大山情》《幸福有约》等一批客家山歌剧,深受观众喜爱,在中国艺术节、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等舞台上频频获奖。

有特色、接地气、受欢迎……这些元素使客家山歌剧成为贺州市开展文艺惠民演出、参加区内外文艺展演比赛的招牌。通过各种展演舞台,《审麻袋》等作品得到广泛推广,看的人越来越多,学的人也越来越多,客家山歌剧得到了传承和保护。据悉,八步区文化馆每年开展客家山歌剧展演达到100多场。同时,通过非遗进校园、传承人开班培训、指导业余文艺团体等途径,使客家山歌和客家山歌剧得以深入传播,提升了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