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艺术产业>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梁世雄捐赠作品展亮相国博展“河山在望”

2023-12-18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陈思静    编辑:黄丽

雄风岁月(中国画) 180cm×800cm
2012年 梁世雄

20世纪初期,一批提倡“革新精神”和“关注现实”的艺术先锋在中国画坛崭露头角,他们折衷中西,融会古今,师法自然,共冶一炉,形成了以创作“中华民族现代的新国画”为艺术追求的岭南画派,对我国现代美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梁世雄就是岭南画派第三代的重要代表之一。12月12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河山在望——梁世雄捐赠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展览呈现的119件作品,是梁世雄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部分精品,力求较为完整地展现其艺术演变历程。

作为岭南画派的代表性画家,梁世雄是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第一批中国画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其艺术发端直接受益于关山月、黎雄才等岭南前辈,后又得其岳父容庚先生教诲,素描、速写、油画、水彩兼擅,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诸科并工,具有全面扎实的艺术功底。

整个展厅背景色调以红色、绿色为主,这也象征着梁世雄的艺术创作历程。梁世雄的艺术成长历程几乎与新中国的发展同步。20世纪50年代初他开始投入到艺术创作中,与时代同频共振,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参与到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中去。他吸收新兴的现实主义“新国画”创作手法,贴近生活,足迹遍及高原牧场、海疆边陲、革命老区、乡村沃野和建设工地,用画笔为河山立传、为时代人物写真。《永远做最可爱的人》《油城明珠》等即是特定时代下梁世雄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不仅展现了他对艺术道路的孜孜以求,更是一个时代新文艺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进入20世纪80年代,梁世雄的创作重心逐渐转向山水画领域。他从生活出发,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青藏高原到南海之滨,从大漠胡杨到黄山劲松,从江南烟雨到湘西风情,他创作出一系列经典作品,写实与写意并重,清新与雄强兼融,心灵感悟与写生技巧得到统一,显示出他在笔墨语言与艺术创新方面的独特风貌。梁世雄有一方印,刻的是“自然为师”。“就是说我们要到大自然里面去,以自然为师才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他说。

展览现场,《雄风岁月》是尺幅最大的一件作品,高近两米、宽约8米,表现了胡杨从日出到日落的雄伟场景。事实上,胡杨、松树是梁世雄画作中常见的题材。他笔下的胡杨苍劲有力又原始柔美,松树则雄浑饱满、意象浑成,皆表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力。而在画面的不起眼处,还会看到小小的人物点缀其中。“我也是慢慢从人物刻画转变到风景,或者是风景与人的互动。”他解释,安排一些小的人物在里面做点缀,不单单是为了画面效果,而是有主题、有安排的。比如西藏系列,他经常会画骑马的年轻男女,这其实是反映西藏解放、农奴翻身做主人。“在以前,农奴是不能谈恋爱的,而我所画的就是解放了的农奴骑着马在草原上自由地奔跑,是有象征意义的,这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河山在望’有几层含义,第一层是梁志雄的家国情怀,他心中有家国有山川;第二层是他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画的与新中国同频共振的主题;第三层是80年代后他创作的山水画。”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工作部副研究馆员魏娜介绍,展览以梁世雄的捐赠作品为切入点,分为“万里幅员家国颂”“更揽山川入壮怀”“化私为公润万家”3个单元重点讲述梁世雄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展览还展示了梁世雄不求回报地捐赠个人作品、个人珍藏的慷慨之举,反映了他对祖国文化事业鼎力支持,以及他无私无我的大义大爱和高尚的家国情怀。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表示,在梁世雄先生的作品中,既能看到他本人艺术风格的嬗变,又能感受到时代演进的步伐,充满了传统的文化精神和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个人情怀与家国兴盛维系在一起,是时代担当与个人情感交融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