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艺术产业>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描绘新时代美丽中国——生态主题美术创作观察

2023-11-3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记者 邱武霞    编辑:黄丽

▲天下洞庭 局部 (国画) 145×1700厘米 刘云 戴剑 王翔 张雯 陈稳 黄龙

2023年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今年全国生态日的活动主题,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展现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倡导生态文明,反映优美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艺术家的新任务,美术界也积极响应,开展生态主题美术创作。

生态主题美术作品体现了画家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思考,他们的创作或铺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或讴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或赞美艺术美与生态美交相辉映焕发出的蓬勃生机。那么,面对生态主题创作这一宏大主题,各创作团队是如何破题、解读与阐释的?新时代需要新的创作方式,在主题创作中画家们如何结合现代中国化语言画出当代中国?在生态主题美术创作中,画家又是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融入生态主题美术创作中以实现文化传承的?让我们走进各大成果展览的现场,透过一幅幅画卷,感悟美丽中国,聆听创作的故事。

倾听时代呼声,展现长江新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区域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四次座谈会。今年10月的第四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深刻指出生态保护之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十三五”以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一幅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画卷正在徐徐打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中国国家画院今年策划实施了长江主题美术创作项目。该项目除了动员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还邀请了长江沿线11个省区市的著名艺术家以及有长江主题创作经验的艺术家总共近160位参与项目创作。从写生状物到笔墨探索,从移情入景到直抒胸臆,艺术家们以不同的视角、图式和笔墨语言体察长江的生态文化,表现出新时代碧水长江的烟波浩渺和人民群众的美好幸福生活。

▲ 湘山多秀色 碧水共烟云(国画) 240×200厘米 曾进

日前在中国国家画院展出的“守护好一江碧水——中国国家画院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正是此次长江主题美术创作项目的重要成果,经过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对全部创作完成的作品的严格审议,最终有139件长江主题美术创作作品入选展览。这些作品充分表现了长江沿岸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果、长江沿线人民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多彩风貌及奋斗精神,体现了艺术家们以饱满的热情描绘长江美丽画卷、展现长江新时代风采、谱写长江文化新的篇章。

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董雷介绍了此次长江主题创作项目的背景。他表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阳提出“守护好一江碧水”嘱托五周年。在申报2023年项目计划时,中国国家画院党委确定把长江主题创作作为中国国家画院2023年度主要创研项目来执行,项目申报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以及财务司的支持。相比以往的主题创作活动,今年长江题材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活动有了新探索和尝试,尤其是在筹划阶段就邀请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成员为这次长江主题性创作展览提供了选题框架,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相连。创作的选题文本方面,他们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的专家组撰写长江主题创作的选题文本,一共设计了长江主题创作相关方面的170个选题,内容涵盖了人文历史、自然风貌、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以及三峡移民等方面,为艺术家之后的长江主题创作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参考和建议。

中国古代就有长江主题绘画创作,既有全景式描绘,如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都有的《长江万里图》,也有关于长江流域自然、人文景观的片段描绘,如《千里江山图》,还有和地理舆图结合起来的,画上标注了具体的地理名称。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政治意义。

▲ 万水千山总关情(国画) 195×19厘米×3 姜建清

“长江在地理空间的延展,以及与之密切关联的不同时期的历史典故,时空叠加共同形成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与集体记忆,加上作品中历代鉴藏家的题咏,绘画与诗文题跋的互文共生,塑造了长江的文化意象,形成被广泛接受的国家象征。”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研究员王治说。

在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陈明看来,从古至今关于长江主题的美术创作丰厚,从中也能看到时代风格的变化,比如从青绿山水到写意山水的转变,这是风格的变化;从繁复的青绿绘画语言到简约清新的写意性语言,这是一种笔墨随时代的变化;从山水向生活和城市发展转变,这是创作题材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世纪之后,艺术表现手段越来越多元化,艺术语言走向现代性,这些特点在今天这个展览上也有所呈现。这也体现了本次展览作品在长江主题美术创作历史脉络中的价值。”陈明说。

在传承中创新,反映湖湘新变

2020年以来,在湖南省文联的精心组织和策划下,以王金石、朱训德、刘云、旷小津、石纲为代表的50位山水画家,创作了《大江交响》《天下洞庭》《湘江北去》《资润江山》《沅水奔流韵潇湘》《澧水泱泱》《多彩浏阳河》等大型山水画长卷。集中反映了新时代美丽湖南建设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美潇湘大型系列山水画展日前亮相北京中国美术馆。展览以42幅美术作品展示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湖南的生动画卷。湖南省文联原党组成员、副主席邓清柯告诉记者,“潇湘”是一种文化和历史概念,从美术创作来说,他们以往的创作活动以锦绣潇湘为主,而此次的大美潇湘创作是为了展现更多时代发展的大美,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力图用山水画表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了更高的立意。因此,此次创作以湖南省委省政府“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的生态文明建设布局为主线,采用青绿山水的方式展现森林覆盖率较高的“绿色”湖南,同时将现代化的城市引入到自然山水之中,实现自然山水和人文山水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一个诗意浪漫、具有正大气象和时代风貌的湖南画卷。

既展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又具有极高艺术性的新潇湘图景,对于湖南当代山水画家来说是一个重要命题,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和解读。

▲长江文脉( 国画) 145×365厘米 张江舟、纪连彬、孔紫、李晓柱、李乃宙、王辅民、卢志强、李连志、王瑛、张培生

据邓清柯介绍,此次创作以更为全面的观照,拓展了新潇湘人文地标的新范畴,也从侧面烘托出新时代以来在潇湘大地上取得的社会发展和人文生活的新成就。但是对于此次创作团队来说,他们需要面对的远远不只画面图式的问题,还有对地域文化资源的语言转换与再造命题。

湖南省画院院长、湖南省美协副主席石纲参与了“大美潇湘”的组织创作工作。石纲回忆,创作伊始大家对于艺术创作的传承和创新进行了探讨。如何将山水画的优良传统传承下来?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这些问题都值得琢磨和深思。最终创作团队一致认为,在“大美潇湘”的创作中,要通过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展现出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具体来说,就是要体现出自然山水之美、文化之美、时代之美。做到这些,一要立足传统,二要强化过程,三要不断创新。此外,如何使作品体现湖南特色,石纲认为,“大美潇湘”最重要的是要画出潇湘之魂,山水之魂。要在作品中体现出蕴藏其中的湖湘精神。这就需要艺术家们实现心灵“采风”,多想多悟,聆听内心的声音,捕捉转瞬即逝的新意。

走出固定模式,切准时代新题

除了全国性的大型生态主题美术创作,各地关于生态主题的美术创作也在全面开展。今年9月,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宁夏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黄河颂——宁夏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美术作品展”在银川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精选出143幅(件)不同种类的作品,描绘了黄河的壮美景观、讲述了贯穿古今的黄河故事,弘扬了高远的黄河精神,传承黄河文化的精髓。“宁夏的画家用自己的画笔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点歌颂黄河的文化、宁夏的生态治理成果,尤其是大量青年画家开始关注现实、关注时代、关注祖国的变化,此次展览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品展示平台。”宁夏美术家协会原名誉主席马建军说。

此外,10月28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景·色——2023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在苏州美术馆开幕。参展艺术家以画笔描绘祖国山川画卷,讴歌时代精神风貌,展现江南文化特质的自然人文景观,用新时代山水画的观念、语言来表现属于今天的山水,描绘出当下的青绿山水样式,传达和构造出中国当代山水画的时代气息和审美意境。

▲ 百万迁移的世界壮举(油画) 196×180厘米 黄胜贤

就主题性美术创作而言,面对宏大的叙事主题,常常会陷入模式化创作的的窠臼。如何有效引导画家进行创新的同时又紧扣主题创作至关重要。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看来,历史与现实层面的长江主题是非常系统的工程,创作不仅要画长江的自然风光,环保、交通、民居、水利、历史等众多子主题都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次展览中很多画家仍然带有一种模式化的惯性,以山水画、风景画来表现长江主题,有图式同质化、题材扎堆化的现象。“真正切题的长江主题的创作是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展开的,所以要围绕长江主题的核心部分展开更切题、更精准、更有组织的创作。”于洋说。

另一方面,主题性美术创作过程中,共性的命题和个性的表达如何更好地结合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美潇湘大型系列山水画展的策划者和组织者,邓清柯分享了经验。他表示,在此次活动组织过程中,最大的难度在于如何使各幅作品既各有特点,又形成一个整体,契合主题。因为参与的50多个艺术家的学术背景、艺术风格都不相同,每个地方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如何使这些作品表达的思想、反映的内容、采取的笔墨语言在整体上契合主题、形成一个整体的风格是有难度的。“我们的办法就是,首先成立创作团队,主要由湖南省美协名誉副主席、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金石领衔,加强创作的学术指导,由他对创作团队提出整体要求。其次,分为6个采风组,每个组都确立一个组长。最后,组织集体的看稿会4到5次,每次的作品需要经过大家点评,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才算完成。一定程度上说,我们的作品和展览是展示生态文明成果、为人民提供了解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艺术窗口,希望我们的创作和展览能够激发人们对山青青水盈盈这种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由此在思想上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邓清柯说。

▲ 十里长峡黄河魂(国画) 180×97厘米 袁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