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臻)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承办的第十九届北京文艺论坛11月16日至17日在京召开,助力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建设“演艺之都”,为促进首都文艺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文艺创作者齐聚论坛,探讨文艺作品的创作使命。
本次论坛分为开幕式、圆桌对话两部分。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王一川致辞表示,新时代北京文艺取得了长足进步,产生了自身的文艺新形态,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上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拓展出京味文艺、京情文艺和京风文艺等新风貌,由北京拉动的中国式新型现实主义文艺范式臻于成熟,北京舞台表演艺术借助“大戏看北京”品牌和“演艺之都”建设的推动,尽力发挥创意才情走出新路,以“北京大视听”“京产电影”“京产剧”等为标志的视听综合艺术在全国产生了显著的引领效应。当前北京文艺的文化使命在于,如何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传统背景下,让进入新时代十年来的北京文艺新形态继续生长和壮大。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在致辞中表示,文艺评论是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是繁荣发展文艺事业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北京市要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建设演艺之都,不仅需要优秀的文艺作品,也呼唤高质量的文艺评论。打造北京文艺评论矩阵,提高文艺评论的专业性和影响力,强化文艺评论引导助推功能,是新形势下对文艺评论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下一步,北京市文联将围绕演艺之都建设的政策要求,建立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常态化对话机制,推动文艺评论与创、排、演、宣全流程互动,完善线上线下文艺评论协同机制,充分发挥文艺评论批评引导作用,更好地助力创作繁荣和文艺发展。
圆桌对话分为“北京文学的新角度与多维呈现”“影视作品的新成果与实践路径”“戏剧艺术的新突破与创造转化”“舞台艺术的新趋势与融合发展”“网络文艺的新元素与类型探索”“造型艺术的新视野与当代表达”“文化产业的新业态与发展创新”“青年评论的新思考与价值引导”八个单元。对话中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者和评论家,围绕新时代的北京文艺传承什么、怎样传承、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的核心问题,展开了跨门类、跨学科、跨领域的理论对话,反映了北京文艺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记者刘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