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山西省

文博会山西非遗文化“泥皮画”带您近距离欣赏千年壁画 千年“古壁画” 要的就是一种情怀

2023-09-18    来源:深圳晚报 2023年06月10日    

文博会山西展区,郭安祥现场创作泥皮画。 本版图片均由深圳晚报记者 方舟 摄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人郭安详创作的泥皮画。

▲文博会现场展示的泥皮画作品。

■ 深圳晚报记者 方舟

在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山西展区,一幅幅神似壁画的画作在展墙上有序排列。画中佛像面容端详,衣带飘飘若飞,让人仿佛置身千年古刹。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些画作笔墨之下的并不是画纸,而是由黄土高原的土壤所制成的泥坯。

深晚记者看到,这些佛教题材的壁画,画在约一厘米厚的泥坯上,四周是做旧残缺的画坯,装裱却采用了油画木质装框,“新瓶装旧酒”时尚感十足,现场求购者络绎不绝。

制作工艺源于古壁画修缮

这些神似“壁画”的画作叫做泥皮画,也称泥皮壁画,是在与壁画材质相同的泥皮上,按传统手工技法制作的绘画作品。

“泥皮画的制作先以产自黄土高原的粘土为主,拌以一定比例的麦秆、麦壳皮、棉絮、麻绳、头发等辅助材料,经过加水充分搅拌后,分不同层次附着在符合要求的硬质板材上,再经抹平、凉干、起稿、勾线、填彩、润色、做旧、加固、封护等工序制作而成,整个周期需要一个月左右。”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人郭安祥介绍泥皮画的制作过程,现场展示的泥皮画皆出自他之手。

“我学这门手艺已经快20年了,我师傅是一位修缮古壁画的彩绘工匠。”据郭安祥回忆,小时候村子附近许多寺观里藏着精美的壁画,但在风雨侵蚀下逐渐破损缺失。成年后,郭安祥就跟着师傅穿梭于各村落修缮庙宇。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的过程中,为了尽量不破坏古庙墙壁上哪些不可移动的精美壁画,工匠们根据壁画的创作工艺独创了“揭墙泥画”的技术。后来,匠人们在彩绘技艺基础上,创新总结出泥皮画的制作方法。

“泥皮画能够将寺观壁画中的精华部分,复制在泥质底板上,以青绿,土红色,灰白为底色,用青、绿、赭、白等矿物质颜料敷彩描绘,局部采用古代壁画堆金,沥粉的方法来突出其特殊效果,这些原本在古刹墙上无法移动的艺术珍品,就这样以泥皮画的艺术形式‘走’了下来。”郭安祥说。

有学者表示,无论是自然原料的选择,还是寺庙壁画的题材收集,泥皮画都具有天然的优势和独特的地域魅力——既体现了浓郁的地域乡土气息和宗教历史文化,又表现出高超的绘画技艺,是工匠复制或再创珍贵壁画、岩画等不可移动艺术珍品的经验总结,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

让更多人欣赏传统文化

山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统计,在山西境内现存的古代壁画面积达2.7万平方米,居全国之冠,从南到北绵延千里,约有7000多平方米壁画附着于70多座寺观的墙壁上,自东汉以来的朝代都有存留,内容广博,技艺精深,反映了古代壁画的发展进程。“这些壁画中的人物造型丰润,着袈裟或长裙,多么潇洒飘逸。”郭安祥说。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呈现出壁画原有的风貌,郭安祥需要经常临摹壁画真迹,为此他吃住在寺庙,经常一去就是大半个月。游客眼中匆匆一瞥的风景,被他实实在在的画到了纸上,带回了工作室。郭安祥还向深晚记者透露了他的另一个目的:“有一些寺庙相对比较偏远,对壁画的保护力度不够。我就尽可能地将我所见临摹下来,万一将来这些壁画破损了,也能留下记录资料给后人研究。”

郭安祥介绍,在山西榆社县,泥皮画是百姓家中最常见的摆件。“那些藏于寺庙中的古壁画承载着我们的千年文化精髓,泥皮画使用近乎相同的工艺将其复刻,在观感、质感上与原作很接近,作为一种装饰放在家中会给人一种亲近、安心的感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仿古建筑文化元素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国家对文物保护越来越重视,古建筑市场需求日益增长。2019年,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古建彩绘这一古老技艺,山西榆社县职业中学专门开设了古建筑修缮与仿建专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就有彩绘泥皮画专业。谈及本次参加文博会的期待,郭安祥表示:“希望更多人通过泥皮画,近距离地欣赏古代匠人们凝结在壁画中的高超技艺与智慧,弘扬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