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四大博物馆携文创、非遗IP参展文博会 “除了久远故事,这里更有很多新文创”

2023-09-18    来源:深圳晚报    

▲新疆展区三大主打系列文创广受关注。 本版图片均由深圳晚报记者 余海洪 摄

▲“龟兹宝宝”四小童。

新疆维吾尔族地毯。

■ 深圳晚报记者 高灵灵 余瑶 实习生 宋家哲

驼铃悠悠,天山南北;古道西风,千载纵横。文博会上,新疆展馆的气质尤其特殊。踏进展位门口,大漠黄沙仿佛缓缓在眼前铺展开:龟兹公主从壁画中“走”了出来,古老国度盛况再现,胡杨树下各族人民载歌载舞……由远及近,带领人们踏上这条古丝绸之路。

新疆展区为第十九届文博会准备良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和田地区博物馆、龟兹研究院,分别带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高昌王高昌王后”“龟兹壁画”三大主打系列文创,配套文物复制品或文物图像,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

让文物“活”起来

他们把文物“穿”在身上

在库鲁克塔格以北,天山南麓,有一片戈壁、流沙、干涸的古河道包围着的绿洲。它美丽富饶,扼古代欧亚路交通要冲,是丝绸之路重镇,东西文化荟萃处,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汇点,它就是吐鲁番。若说人们对吐鲁番的印象还停留在火焰山与葡萄沟,那么本次文博会上,吐鲁番博物馆带来的丰富文创,则将人们带入这片西域土地更深处。

在文博会的新疆展区中,英勇的高昌王与他美丽的王后、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彩绘骑马陶俑、骑马贵妇泥俑形象,都被做成了憨态可掬的小人偶。从阿斯塔那古墓的织锦中提取出的“共命鸟”形象,则巧妙地运用在筷子、丝巾上。据了解,共命鸟的图案源自于《佛本行经》里面记载的故事,表达了个体与整体休戚与共的关系,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同生死、共命运,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象征。

“您看我身上的服饰,上面的图案全都出自博物馆文物。”吐鲁番博物馆工作人员哈丽丹告诉记者,为了将吐鲁番的故事更好地向世人传颂,他们以丝绸之路艺术、吐鲁番出土文物为设计元素,辅以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应用在多种实用性载体上。

“我们希望这些文创产品既能传达吐鲁番的悠久文化,又实用美观,让它们为人们的美好生活添彩。”哈丽丹说。

把“非遗”带出去

他们把“国宝”复刻出来

阿克苏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上游,因水得名,维吾尔语“白水城”,意为“清澈的水”。据文献记载,秦汉时期西域地区有36个城邦,其中龟兹、姑墨、温宿都在今阿克苏境内,是古丝绸之路的核心城市。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四大文明在此交汇,“龟兹·多浪”文化孕育而生。

展区入口处的“龟兹宝宝”4小童,便来自龟兹古国。它们形态各异,各有其“人设”——身缠紫色披帛飞天造型的“疆舞舞”轻盈曼妙,手捧库尔勒香梨;头戴日月冠,身披红绸的“疆墩墩”面如弥勒;骑乘维纳斯黄金苹果的“疆甜甜”顽皮灵动;头戴草帽,手捧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的“疆糖糖”尽显丰收喜悦。“龟兹宝宝”一出场,新疆地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丰收富饶的景象尽显眼前。据悉,“龟兹宝宝”灵感来自克孜尔石窟,结合屈铁盘丝绘画技法设计成卡通形象呈现。此次文博会,“龟兹宝宝”来深也为扩大知名度,收获更多“粉丝”。

新疆展区外墙也另有玄机。黄色外墙上,悬挂数幅色彩艳丽、笔触大胆的刀郎农民画,画作以蓝、绿、白、红为主色调,线条粗犷、主题多以日常玩耍、劳作为主题。

“这是我们的刀郎农民画,起源于生活在叶尔羌河下游荒无人烟的大漠胡杨林中的游牧民族,他们天性热烈,习惯用画作记录生活日常。新疆多民族聚居的特性,多样的生活习俗与地理环境,也为他们绘画艺术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新疆农民画。”阿克苏地区文旅局非遗办负责人孙治中介绍。这些农民从未接受过系统的绘画训练,但他们的笔触浪漫,叙事朴实,将游牧民族热情浪漫气质一笔一笔描绘出来,勾勒出一幅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参加文博会,就是希望能够向同行学习,如何更好地把自己的品牌打响,让非遗文化走出去,真正地为地区产业增添活力。”在新疆展区内,孙治中手捧核桃手雕木碗,面带笑意,一遍又一遍地将丝绸之路的故事讲给每一个想要了解新疆的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