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创意设计类

创新数字技术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2023-09-15    来源:深圳特区报    

脚步无法一一到达 数字技术带你体验

文博会开幕首日,9号馆数字文化馆内展示的数字技术应用成就以及媒体融合新闻出版和版权展区。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见习记者 吴梓欣

“太炫酷了,我们一走过来就被这个大屏幕吸引了!走进去一看,技术赋能传统文化,整个场馆文化气息满满,科技感、未来感十足。”广东教育出版社的程兰来到本届文博会主会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9号馆数字文化馆参观,吸引她目光的是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的“数字中国——AI时代的文化创新”主题展区。

昨日,记者现场探访看到,“数字中国——AI时代的文化创新”主题展区运用了AI技术、3D打印、裸眼3D屏、全息屏、冰屏等多种时兴的数字化技术和载体,展示了通过数字化手段保护、修复、保存、传承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新颖创意与成果,文化和科技在这里完美融合,令人大开眼界。

数字技术让文物更有趣更具吸引力

走进“数字中国——AI时代的文化创新”主题展区,门口是一个超大的裸眼3D屏,这里上演着裸眼3D秀。策展方对文博会吉祥物“小水滴”进行升级,变成了一个小女孩,画面中,既有深圳元素,也有航空元素等内容,通过表演迎接八方来客,开启文化数字化大门。

展区内展出了中华文明探源、馆藏文物数字化、回流文物数字化、非遗数字化四大块内容。铜奔马、后母戊青铜方鼎、四羊青铜方尊……这些国宝级文物平时难得一见,但在“数字中国——AI时代的文化创新”主题展区不仅能“看见”,还能看得更有趣更立体。这里展出的文物通过3D打印复刻,再结合透明的冰屏、全息屏等技术手段进行展示,在技术的“加持”下,光影中的文物更加吸引眼球,不少参展嘉宾在这里驻足观看。

“博物馆很多,但时空受限制,脚步不能一一到达,通过数字化,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我们也能方便快捷的看到、体验到,我想这是数字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来自惠州的参展嘉宾肖先生在展区体验后表示,他对数字化充满兴趣。

据展区策展方深圳艺博堂有限公司多媒体总监杨炎涛介绍,“我们擅长运用多种数字化手段来增强文物、文化遗产的表现力,文化是本、是根,通过对文化本身的深入理解和挖掘,借助数字化、AI等技术手段呈现文化的本源,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文化产品。”

在全景数字化舞台沉浸式观赏舞台剧《咏春》

“深圳出品”舞剧《咏春》叫好又叫座,在文博会现场竟能沉浸式观赏,是《咏春》剧组来到文博会演出了吗?并不是,而是“数字中国——AI时代的文化创新”主题展区搭建了数字剧场,结合实拍,融合数字化的制作方式和全景式数字化舞台背景,再现了一个数字化的《咏春》。在这个小型的数字剧场,不仅有眼前的高清大屏幕带来视觉冲击,还有脚下的电子屏,随着表演,呈现不同的图案,氛围感包围身心和感官,由此体会到文化数字化的无穷魅力。

昨日文博会开幕的第一天,杨炎涛就感受到,数字剧场是整个“数字中国——AI时代的文化创新”主题展区人气最旺的区域,来过的人都会走近剧场,静静观赏一会舞剧,拿出手机拍照,发出惊叹声。

“《咏春》的数字剧场让我沉浸式感受到中华传统武术的魅力,达到视、音及感受的统一,让传统武术跃然眼前,宛如看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武术盛宴,是对传统武术的一次科技化升华和再造。”参展商梁小姐看完舞台剧《咏春》兴奋地说。

AI绘画寥寥几笔绘出国风山水画

当下AI有多火?恐怕很多人都亲自想尝试,领略一下AI到底有什么魅力,来文博会就能轻松满足这个心愿。“数字中国——AI时代的文化创新”主题展区有一块特殊的画板——AI绘画,只需寥寥几笔,AI随即可以创作出以体验者笔触为灵感的精美的国风山水画作。

记者在AI绘画触摸屏上用手随意画了一个小房子,一朵花,一些弧形线条,点击提交按钮,屏幕显示“绘画中”,不到一分钟,便自动显示出国风山水画作,与原画的相似度达到80%,原画中的元素均有体现,令人惊艳。就在记者体验时,其他多名观展人员走近观看,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在虚实之间,体会数字化给传统文物和文化遗产带来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