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第十九届

郭帆:以高品质、高技术为目标,努力拍摄中国电影高峰之作|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

2023-07-03    来源:晶报APP    

6月8日,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导演郭帆在电影业高质量分论坛上发言。 郑佳文/摄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同仁们,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有机会可以在首届文化强国建设论坛上做主旨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以高品质、高技术为目标,努力拍摄中国电影高峰之作》。

题目对应了从“文化自信”到“文化强国”的逻辑路径。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文艺工作者以“高品质”的创作和“高技术”的创新为己任和目标,不断用持之以恒永攀“高峰”的拼搏姿态完成更多的“高峰之作”,积累文艺精品,迈入文化强国。

下面结合自己从事文艺创作的一些心得体会,分享一些个人及团队在近期学习和工作中的思索与感悟,探讨科幻电影创作者的时代任务和时代使命。

期盼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们可以给予批评指正。

一、关于高品质

高品质是一部电影的生命线。

“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十二字从三个维度上完整的阐释了何为高品质。高品质电影作品,不仅是电影工作者的艺术追求目标,更是观众对电影作品的根本需求和对我们发出的创作指令。

八年来,我们团队在创作《流浪地球》系列电影时,紧跟全球创作趋势,结合国内年轻观众观影习惯和互动特点,大胆创新,提出并制定了拍摄“高信息密度”电影的创作目标。

“高信息密度”电影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分类概念,在此,简单介绍一下“高信息密度”电影具备三个特征,这三个特征逐层递进,互为依托:

(一)奇观性

电影里丰富的、高品质的视听奇观,以高密度出现方式呈现给观众。高密度的视听感官吸引和冲击,可以稳定的抓住观众的观影注意力,从而达到观影体验的第一层级满足。

(二)互动性

电影里众多人物的出现、丰满角色的塑造、跌宕起伏的剧情、引人深思的主题、数以百计的彩蛋铺陈,带来观影乐趣的同时,为观众拓展了海量的互动素材和丰富的衍生乐趣,为互动性建立了素材基础。

如今的观影乐趣不仅仅停留在影院内,而是越来越多的延伸到了影院外,来到了社交媒体和线下互动之上。类型电影不再仅仅是如爆米花一般的快销品,而是演变成一个持久的文化现象,成为了很多观众影迷朋友们的“二创”起点,“做自己喜欢的内容,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为了新的观影目标。

互动性的强需求帮助观众完成了观影体验的第二层级满足。

(三)思想性

电影里的主题将以更加深入的探讨关于人类命运、文明选择、技术关系等的宏大主题为目标,从价值观层面给予更多引导,从哲学层面给予更多的注解,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多回味、思考和感悟,从而达到等多高知观众和资深影迷观影体验的第三层级满足。

好莱坞电影《黑客帝国》系列、《指环王》系列、《复仇者联盟》系列均为典型的高信息密度电影,“高信息密度”电影已然是在商业类型特别是幻想类类型片市场上的一种主流形态。

《流浪地球》第一集和第二集就是团队对于“高信息密度”电影的两次深入探索,我们会在《流浪地球3》的创作中继续探索“高信息密度”电影的中国式表达、力求塑造更多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讲好中国自己的科幻故事。

二、关于高技术

电影是艺术,是技术,是工业。电影自发明百余年来,这三个属性一直相互交叠,互为共生互为促进。在当今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已经深刻地改变了电影的制作方式和观影体验。

电影的工业化已经历经了百年的胶片时代,也就是电影工业化1.0时代,和二十多年的电影数字化时代,也就是电影工业化2.0时代,以及,我们即将迎来电影工业化3.0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我们团队一直密切关注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三年前,我们在《流浪地球2》的创作中已经开始摸索并规模化的使用。

比如,吴京老师、刘德华老师、李雪健老师的面容年轻化处理,沙溢老师、宁理老师的面容老龄化处理,每一个面容减龄增龄镜头的处理都是人工智能经过五六百代深入学习后的成果;还有,李雪健老师的声音修复,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七个月的深入学习,复刻出了李雪健老师在《焦裕禄》时期的声音;再如,通过全数字手段复刻吴孟达先生,也是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入学习得以完成。

如上所述的高技术应用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技术空白的同时,成功的完成了高技术电影创作探索和技术需求。

人工智能的大规模的应用将掀起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基本规律的影响下,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广泛影响生产关系和组织结构。我们团队会密切关注科技的发展动态,勇于尝试创新技术,不断探索电影创作的新可能,积极应用先进的拍摄、制作与放映技术等,提高电影的视听效果和艺术表现力,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样化的观影体验。

团队深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决心勇立技术潮头,把握好“弯道超车”时代机遇。

三、向“高峰”冲击

总书记关于“高原向高峰”的论述给团队指明了目标,带来了鼓舞。经过八年来的创作实践,团队归纳出了关于科幻电影创作的三点路径以及未来展望。

(一)不断完善电影工业化

以敢想敢干的精神勇于创新,是方向;以契而不舍的态度永不言弃,是动力。在确定好方向和动力后,勇攀高峰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论作为实践支撑。

电影工业化是创作和制作方法论的合辑,是一个复合功能的工具箱。只有电影工业化的建立和完善,我们才能真正为创作插上翅膀,尽情翱翔。

团队所有的经验起点是来自于胶片时代的电影工业化1.0,我国的电影前辈们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团队积极归纳梳理数字时代电影工业化2.0。

在电影《流浪地球2》的创作制作过程中我们,我们除了不断探索各种制作流程和管理流程之外,我们工作室和电影学院还成立了专门的电影工业化课题组,针对电影工业化2.0进行归纳总结和流程梳理。在拍摄期间,团队邀请电影学院的二十多名实习生走入片场,作为观察员,每天记录着我们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在我们复盘时,我们按照权重排序,尽量找寻解决方案,不把同样的教训和错误带入到《流浪地球3》的创作制作中。

在面对人工智能应用冲击的今天,团队提前布局,开启电影工业化3.0的探索。在《流浪地球3》的筹备之前,团队将会花费一年的时间针对目前已经有二十四种人工智能应用,分别在大语言模型类、图形图像处理类、动画类、模型建构类、实时渲染类五大类别开始技术考察,储备和积累。希望能够应用到《流浪地球3》的创作实践中。

(二)以观众为中心,加强与观众的多维度互动

电影的社交属性使得电影在互联网社交媒体时代尤为绽放光芒,也为我们打开了电影除了创作之外的另一扇门。

一部好的科幻电影,能开启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想象力与求知欲,我们深知责任重大、意义重大。为此,《流浪地球2》我们启动了“开启想象力”校园公益放映活动,为孩子们埋下一颗热爱科学,勇于想象的种子。在中影发行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带着放映设备在一些不具备放映条件的地方,搭建起银幕和放映机,为孩子们放电影。

未来,我们将会依托部分城市的独特文化优势,建立落地实体娱乐区域,开启线下社交互动模式,为《流浪地球》系列提供更多的维度的影迷消费和“二创”途径,以此构建一个精英荟萃、联络广泛、互动活跃的联络平台,让科幻影迷、科幻爱好者、技术发烧友等筑巢引凤,引智献力。在此平台上进行创意碰撞、知识分享、合作创作,从而为科幻电影的创作和制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三)打开国际视野,走出去

随着我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文化传播理念进一步创新,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步伐迈得更加稳健。

截至目前,《流浪地球2》已经在全球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上映,取得了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以及受到广泛的海外观众的认可与好评。并于近日,走进维也纳联合国总部,在外空委第六十六届会议上作特别放映,为人类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增添助力。

我们将继续再接再厉,注重加强作品的海外宣发,加强与海外同仁的互动联系,让他们也自觉成为宣传中国科幻的形象大使,推介中国电影文化的交流大使。

综上,繁荣发展电影文化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团队会锐意进取,潜心创作,扎实工作,勇攀高峰,努力推动科幻电影的发展和繁荣,为加快电影工业化的跨越崛起做出新的贡献。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总书记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借此论坛召开之际,真诚地邀请各位与会领导和行业同仁们,继续关心关注科幻电影事业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奉献智慧才情!让我们共同激发文化强国的内生力、创造力、引领力,力争从向“文化高峰”发展跃升。

谢谢!

来源|晶报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