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演艺>项目展示>

项目展示

【北京】汉唐舞蹈剧场《俑》舞韵吉祥第二季

2023-05-11    来源:大麦网    编辑:刘颖

【北京】汉唐舞蹈剧场《俑》舞韵吉祥第二季

时间:2023.06.10-06.11

场馆:北京市|吉祥大戏院(地铁8号线金鱼胡同站东出口B口出)

演出介绍

演出项目:汉唐舞蹈剧场《俑》舞韵吉祥第二季

上演时间:2023年6月10日19:30、2023年6月11日19:30

演出地点:吉祥大戏院

【演职人员】

王蒋悦梦、朱耘君、李澳雪、于露、王勇、朱亚超、李鸿辉

【演出简介】

汉唐舞蹈剧场自2016年至今已创作、演出数部作品,“俑”系列上演后引起了国内舞蹈界的广泛关注,也吸引了国外艺术家和演出商的极大兴趣。曾出演于意大利翡冷翠舞蹈节、上海国际艺术节、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等国内外多个艺术节、舞蹈节,曾在国内多座城市巡回演出,并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国家大剧院歌剧厅、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北京隆福剧场、北京蓬蒿剧场、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沈阳木木剧场、杭州运河大剧院、佛山大剧院、泉州大剧院、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剧场、广州大剧院、深圳万象天地剧场等不同的剧场空间演出。众多舞蹈业内人士对汉唐舞蹈剧场赞誉有加,每次巡演中来自观众朋友们的好评如潮。著名编剧、剧作家罗怀臻评价汉唐舞蹈剧场“俑”系列道“越古典,越现代——‘俑’是现代的,它们是传统工艺与当代艺术活的载体,是古人与今人、艺术与生活的彼此照见。越稚朴,越玲珑——复活于舞台的‘俑’的系列演出,求真求拙,力戒雕饰,却是生趣盎然,意涵深远,妙不可言,从中见出她的童心、匠心、玲珑心。编导代表了当代杰出艺术家群体中的?个独立的存在,可以复制,不可替代。”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美学家叶朗评价道“‘俑’系列作品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文化感以及较高的美学价值。编导?边着力于复活古朴的舞俑形态,?边尝试着对不同形式的探索与创新。这样试图打通古今的创作实践,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更具意义和值得鼓励的。”

此次演出的《俑》,包含《俑II》(三人、双人舞)《蹲蹲舞我》《胡服美人图》《行吟图》《穿深衣的贵族II》几部作品。

俑II三人舞

在三人舞舞段中依据徐州博物馆的乐舞俑的形象,塑造舞蹈的动态形象。在《俑II》中服装主体选用修长的筒裙、筒袖,以及具有现代感的小高领设计。对于袖舞的设计也是别具一格,第一段抓袖、第二段长袖、破段踩袖、绕袖、第三段片袖,主要是根据作品的节奏感变化来选择袖技。袖的运用延长了肢体的表达,让身体的动态形象得到强化。此外在其中运用多媒体制造三人舞的拓片效果,使舞俑在底幕中起舞,在光影之中将具有传统古典意味的肢体与充满未来科技感的空间奇妙融合。

《蹲蹲舞我》

“蹲蹲舞我”来自《诗经-小雅-伐木》篇,“蹲蹲”的意思是“有节律的”,作品在“坎坎鼓我,蹲蹲舞我”的样貌中展开,重访历史中的身体姿态。对汉唐舞俑身体姿态进行当代审美创造。作曲家鲁澄在音乐写作中让旋律不断回旋,渲染出肢体语言左回右转下似醉非醉的状态。其中采用女声无词哼唱、男声哼鸣的方式,以有规整律动的节奏作为宴享背景,在醉与醒间,希望每个人能够将其各自最大公约数的情感代入。

《胡服美人舞》

“懒起,鹅黄翦,小花钿。”《胡服美人图》依据唐代同名作品《胡服美人图》中的侍女图形象进行舞蹈创作,借由面具生动地还原出古代侍女面颊丰腴,额描花钿的形态样貌。此外在作品开头很新颖地加入了噪音,赋予古典意象以现代质感。舞者头部、肩部的小幅度运动,更是展现出胡服美人的可爱与俏皮。

《行吟图》

源于南宋画家梁楷的《太白行吟图》,服装设计中采用大量的几何图形,以期与奔放舞姿形成强烈对比,通过这些考究的细节,让大家“一边能够感受到历史感和过去的东西”,一边“做当下、当代、未来和自己”。音乐中手碟器乐以体现空灵未来,大鼓则带来力量厚重和历史的沉淀。在不同方位的空间调度中,展现吟游之时飘然洒脱之情。

《穿深衣的贵族》

以1987年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彩绘人物车马出行漆奁”上的《车马出行图》为创作依据。编导以漆画中呈现的贵族出行时的身体姿态为原型,对“过去的”和“已逝的”进行想象性激活,尝试在剧场空间中建立古代舞俑意象群。编导以“物派激活”的方式进行舞蹈创作,将图画中的人物形象作为创作时依托的对象以及形式依据,以历史意识审视传统的身体经验,建立具有民族属性的身体文化,同时在肢体语汇中凝结当代性与国际性的表达,以一种节制的身体动势塑造出端庄优雅的贵族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