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媒体聚焦

小县城非遗产品引全球“种草”

2022-07-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宾 朋    编辑:赵辉

原本用来烧火的玉米叶子,被回收起来,经过手工染色、编织,就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收纳筐、草编包……这门“点草成金”的技艺,就是草编。这种以草本植物为主要原料的传统编结手艺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到2020年,阳都草编制作技艺入选山东沂南县第五批非遗名录时,作为代表性传承人的尹慧菊和她的儿子孟祥君做出了新的努力,借助互联网和电商平台,让一个小县城的非遗草编名扬海内外,还带动了周边2000多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焕发出新的活力。

“今年参加非遗购物节,短短几天内,我们的草编产品就达到了将近6万元的销量,相较平时成交额翻番。”孟祥君告诉记者,这样的成绩在几年前还难以想象。

孟祥君家的工厂,是14岁就跟着家人学草编的母亲尹慧菊在上世纪90年代开设的。工厂产品通过外贸远销至海外,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凝聚着手艺人智慧的草编都只是作为半成品,在走量出口中赚取微薄的利润。

“以前,草编在国人看来不过是个菜篮子,整个行业一直在给国外品牌做代加工,我想把产品和传统的编织手法加以改进,去做国人乐于接受的产品,让更多人看到非遗草编的价值。”孟祥君大学毕业后就跟母亲说,想回来做草编包。

行动初期,困难不少。以往生产的草编产品,款式简单,编法普通,技艺发挥空间不大,孟祥君想改变国人对草编的固有印象,就要设计出更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于是,他不断琢磨创意设计,其中涉及许多不常使用的复杂编法,如平编麦穗花、玉米皮7股辫等。尹慧菊和草编匠人就反复尝试、细致研究,最后才逐渐把一些传统编法捡起来,挽救了回来。

有了创新的基础,2018年年底,孟祥君创立了VINE维内品牌,通过自有设计团队及自行生产加工,让传统技艺与时尚碰撞,不断推出有设计感的草编包。

2019年,开网店不到半年的孟祥君受邀参加淘宝造物节后,VINE维内这家新店的粉丝从几百迅速增至三四千,这让孟祥君和母亲尹慧菊更加笃定走原创品牌之路。

令人感慨的是,近几年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地方政府的支持给了年轻的非遗品牌很大的发展空间,孟祥君经常携产品参加各类非遗展会和文化活动。同时,通过淘宝手艺人的线下集市等活动,他结识了大批同样热爱非遗的手艺人,以及钟爱传统文化的消费者。“‘非遗+互联网’,让我们非遗传承人群之间有了交流的机会,也让我们与消费者建立了更直接的联系。”孟祥君说。

孟祥君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及时调整产品、设计以及运营模式。“以前工厂接到的单子是外贸公司给的,我们按照设计图做完,根本不知道哪些人购买、使用感受怎么样。现在通过网络,我们可以直观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把产品、服务做得更好。”孟祥君说。

普普通通的玉米皮与温润皮料、素雅棉麻和各类毛织、刺绣自然融合,再加上多彩的配色……注入时尚的设计元素后,草编包不再是“土气”“菜篮子”的代名词,倒成了当代年轻人喜爱的潮流单品。VINE维内的非遗草编,由此收获了大批年轻粉丝。“背上就是整个办公室最有调调的打工人!”“包包质量做工都很好,很有民族风的味道,非常喜欢。”在店铺的评价里,许多消费者不吝夸赞。

消费者对非遗产品的热情高涨,产品销售情况不错,孟祥君还计划拓展做草编家居品牌,整合藤、竹、草、柳多种材质,开发创意灯具、艺术家居等多条产品线。“深度‘触网’后,我们更加认识到非遗产品的创意、制作、设计、营销需要跟上时代变化,非遗传承需要更多年轻力量的加入,非遗产品需要缩短与消费者的距离。只有主动适应,才能走得更远,影响到更多人。”孟祥君说。

迄今为止,阳都草编在沂南县和周边县市设立了5个工作站、70多个加工点,累计带动2000余名留守妇女就业。值得一提的是,孟祥君和尹慧菊积极参与到公益行动中,与阿里合作,为云南等地偏远乡村下草编订单,经过专业品控,帮助当地草编制品开拓销路,为更多人提供就业创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