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广告传媒>

广告传媒

文化志愿服务融入发展大局 以行动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2021-12-0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谢佳晔

务开展以来,全国各族人民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全社会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不断强化。急人民之所急,予人民之所需,文化志愿服务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总是出现在人民需要的地方。

经过多年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志愿服务成效愈加显著,将新时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广传天下,也将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书写于扎实行动中。

志愿服务入基层,工程落地润民心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机构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志愿者事业更好地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今年,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各地开展的活动更具创新性,带给群众别样的文化体验。故宫博物院结合冬奥节点,推出“当故宫志愿者遇见冬奥村志愿者”视频计划,于国际志愿者日当天在故宫宣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上线发布,以实地探访、趣味问答、观众互动等形式为冬奥会胜利举办助威,以志愿活动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湖南开展了“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文旅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引领上千个志愿组织重点围绕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史宣讲、文明旅游、阅读推广、展览展示等开展特色服务。

日前,2021年文化和旅游领域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公布一经公布,立刻引发广泛关注。从最新一批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之中,人们深刻感受到高质量的文旅志愿服务的显著成效,在艺术普及、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文明旅游引导、旅游讲解咨询、旅游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自2011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中央文明办陆续在全国范围组织实施“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2019年改名“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者行动计划”)、“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文化志愿服务计划,动员各类文化机构、旅游景区、社会团体等广泛开展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为重点服务区域,开展了贴合实际、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作为“春雨工程”全国示范性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5月,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央文明办三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乘着大巴看中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进景区进街区大型融媒体活动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举行。由文旅工作者、当地“网红”达人、非遗传承人、文史专家组成的“文旅志愿团”,将大巴专线作为移动演播室,在带领广大网友打卡泸定县内的经典红色地标同时,还走进当地的景区和街区,深度体验美食美景与民族风情,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和地方人文风情,展现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新风貌。

2020年,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了“春雨工程”“央视频号·文化志愿者专列”贫困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推介活动。文化和旅游部协调组织了国家艺术院团的艺术家联合央视总台知名主持人、明星艺人等百余人担任文化志愿者,推出了8场大型融合媒体直播节目,高质量展示推介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七省(区)52个当时尚未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文化旅游资源和特色美食。专列行程累计1.5万公里,全网观看人数4700万,微博话题阅读总量超1.5亿,把贫困地区的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向外推广,助力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人们通过高铁列车上的公益海报二维码,实现贫困县农产品、非遗产品的信息查询和一键下单购买。网友纷纷评价:“看了文化志愿者专列的直播,抑制不住要前去那些美丽的乡村,看风景、品美食!”

2016年以来,“阳光工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旗)为重点,招募文化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基层文明实践所、站,长期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018年开始,“圆梦工程”每年招募400名至600名有一定教学能力且热心公益的文化能人、文艺骨干、非遗传承人作为文化志愿者,定期对乡村学校少年宫学生开展艺术培训和辅导,助力解决贫困地区村级小学艺术专职教师严重匮乏、师资队伍短缺等突出问题,保障农村未成年人基本文化权益。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文化志愿服务效益不断彰显。由此,创新实践不断深化,文化志愿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迈向新阶段,产生新成果。

保障文化权益,一个都不能少

文化志愿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在保障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文化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组织志愿者根据特殊群体文化需求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志愿帮扶,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效果明显的示范性志愿服务项目,丰富了面向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

云南省图书馆文化助盲志愿服务项目至今已走到第17个年头,累计服务盲人读者8万余人次。项目通过开展盲人阅读推广、信息无障碍培训提高了盲人群体阅读水平,通过组织“为盲人口述电影”等文体活动丰富了盲人群体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视障文化服务培训推动了全省145个公共图书馆开展视障文化服务工作,并持续拓展数字服务帮助视障群体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你们是我的眼睛,谢谢我的小天使们。”志愿者常常收到这样饱含真情的感谢信。

从2016年起,浙江省嘉兴市文化馆艺术团队忆韵民乐团为解决特殊学校孩子们无法学习音乐的苦恼,开展了嘉兴市特殊教育学校公益支教项目,通过学习手语、建立档案、“小步子多循环”、游戏式的教学方式等对特殊孩童进行音乐辅导。经过志愿者的不懈努力,学校组建了民乐团及中国鼓队,此后公益支教活动又扩展到嘉兴市社会福利院,为福利院组建了嘉福乐队。5年来,志愿者队伍公益支教总时长超过5000小时,受益者300余人,真正关照了特殊人群的精神渴望。

贵州省贵阳市图书馆志愿者团队则针对贵阳市流动儿童、乡村儿童为主的幼儿园、小学开展专项阅读推广服务,目前已组建起179人的志愿者队伍,6年来服务80所学校,为每校捐赠100本至200本图书,建立起80个爱心图书角,为3万余名学生做阅读分享。志愿者还对部分乡村学校教师开展少年儿童阅读推广方法培训,并深入乡村展开亲子阅读活动,充盈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依托文化阵地,创新文明实践

公共文化机构是文化志愿服务的主要组织者和重要活动阵地,近年来,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纪念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出发点,以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稳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一批“00后”在志愿服务中传承党的奋斗精神,带给人们信心与希望。作为中共一大纪念馆策划的社会实践项目,“话说一大”听“00后”讲建党故事青少年公益研学项目,以丰富的红色文化史料和中共一大纪念馆展陈为依托,带领青少年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建党时期历史人物、历史文物、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鼓励青少年从听故事的人成长为讲故事的人。2018年至2020年,共有54名青少年获聘“小小讲解员”到该馆参与志愿服务,共计接待观众约4万人次,广受群众赞誉。

广东省文化馆主办的“美好生活”广东公共数字文化进万家服务推广活动,以“数字影院”“艺术公社”“周末学堂”“活动配送”等新形态新手段,将线上线下融合,3年来开展了200多场志愿服务,超过3万小时志愿服务时间,惠及群众超过200万人次,600多位文化志愿者参与,其中35岁以下的占比90%,让文化志愿服务充满年轻活力。

天津图书馆经典诵读志愿服务项目历时7年,从最初的二十几人发展到如今近400人的队伍,志愿者深入部队、高校、企业、敬老院、戒毒所、旅游景区,提供志愿服务238次,覆盖范围超过4万人次,深受读者欢迎;疫情期间还创新举办“志愿心火 声声不息”线上活动,汇聚读者力量,记录了众多抗疫感人瞬间。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文化志愿服务迸发更大激情,主动融入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走进红色文化场所,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宗旨,深入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目标,到乡村牵手少年,播撒文化艺术的种子;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为追求,结合城市特色,塑造城市新形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助力形成向上向善新风尚;以学雷锋志愿服务为导向,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在全社会凝聚奋斗向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