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广告传媒>

广告传媒

文学之笔润就“书香中国”

2021-12-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谢佳晔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要深化改革,工作向基层倾斜,服务向最广大文艺工作者拓展。要加强引领,突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年来,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单位以及地方作协持续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作家队伍建设,强化为作家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职能,扩大工作覆盖、延伸工作手臂,积极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新时代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面对新时代  以文学之笔响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国作协每年除了举办系列学习培训班,还组织召开主题性的座谈会和文学论坛,以正确的思想引导文学事业发展。通过“首都文学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重要讲话座谈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贺信座谈会”等一系列学习座谈,作家、评论家强化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发挥文学评论对创作和阅读的引导作用,推动文学发展,中国作协自2015年起设立“中国文学博鳌论坛”,着眼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全局性、趋势性问题,组织作家、评论家开展面对面研讨交流。论坛聚焦“世界文学视野中的中国文学与中国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创造新时代的新史诗”“历史视野下的脱贫攻坚与新农村书写”等主题、议题,不仅关联文学的繁荣发展,而且呼应新时代中国现代化的伟大进程。

围绕特殊时间节点,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中国作协充分发挥理论评论探讨的指引作用,为出人才、出精品营造良好氛围。2019年,为了梳理总结新中国70年文学创作成就与经验,中国作协举办了“新中国、新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回顾与展望”研讨会。2020年,中国作协召开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呼吁广大作家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乡村的历史性变化和新时代中国乡村的发展前景,发扬乡村题材写作的优秀传统,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塑造时代新人、书写新史诗。

推进志愿服务 让文学普惠基层

文学志愿服务作为文学服务人民群众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是加强作家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单位逐步建立完善文学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推进文学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通过资金支持、项目指导、宣传推介等方式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已确定37个项目入选文学志愿服务示范性重点扶持项目。

各地作协充分利用文学馆、文学院等场所优势或依托本地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志愿服务对外窗口,扩大志愿服务辐射面,大大提升参与度。其中,上海作协先后指导成立多家区级作协,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基层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的开展,其“思南读书会”已成为国内外闻名的文学阅读品牌。

湖南作协面向社会推出名家基层讲学,在县区建立创作示范基地;江西作协广泛举办作家作品捐赠、文学公益讲座活动;广东作协建设公益性文学场所“岭南文学空间”,开展“文学进校园”“诗歌进工厂”系列文学普及活动;天津作协建立天津文学馆这一服务全民阅读和提升文学素养的重要平台,把优质文学内容送到群众身边。

在部分地区的文学家庭、文学社区,基层文学队伍的创作、活动展现出新的活力。黑龙江作协邀请作家举办文学讲座,为网络作家、部队官兵、中小学生、基层群众赠送经典文学图书,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宁夏作协将文学公益大讲堂搬到偏远乡镇,让大量基层作者在家门口就能够受惠。

助力全民阅读 用文学滋养民心

中国作协倡导,当代作家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更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5年来,广大作家坚守文学理想,用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创作,为读者提供了诸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一些纯文学作品在碎片化阅读时代依然创造了销量奇迹,彰显出当下人民群众对于优秀文艺作品与精神文化产品的渴望。

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流,也是中国文学最具特色和感染力的审美理念和艺术模式。面对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无论是严肃文学还是儿童文学、网络文学等,都涌现了一大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现实主义力作。一大批有志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的文学作品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不但重返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传统,也对现实主义进行创新,深刻反映时代变革,用文学创作奏响了时代最强音。这是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单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常年组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等主题活动的硕果。

为助力书香社会、书香中国的建设,中国作协结合“4·23”世界读书日,开展系列综合性全民阅读推广活动。5年来,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和方式,推动文学进校园、进社区、进行业、进脱贫攻坚第一线,让文学更切实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服务,让文学的理念、价值和正能量得到传播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