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广告传媒>

广告传媒

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2021-11-11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谢佳晔

少年强,则国强。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成效,体育教育在高校教育事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然而,在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时代,关于如何推动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高校尚处于探索阶段。高校体育事业要取得进一步发展,既要向外借鉴,也要向内继承。只有将中西体育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吸收其中的精髓,才能让高校体育教育事业永葆生机。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渊源深厚,早在西方竞技体育出现之前,我国就有了明确的体育文化观,如“融合天地、修养身心”,展示了传统体育文化中对人性情、精神进行陶冶的一面。从具体体育项目来看,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繁多,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传统武术、骑射、马术、摔跤、蹴鞠、龙舟、秋千、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展示了中华民族旺盛的文化创造力,以及对修身养性、独立人格塑造的追求。蕴藏在丰富的体育运动项目下面的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核。当代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既要以丰富的传统体育项目充实体育教学课程,也要准确把握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核,将其有机地贯穿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中去,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

传统体育文化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影响与作用

充实体育教学课程。随着文化交融时代的来临,高校体育教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体育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方面也有不少借鉴了西方体育教育。许多学生对NBA等西方体育运动赛事耳熟能详,对相关体育运动的热情也随之增加。相对而言,一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却显得冷清了许多,许多高校不仅未将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融入体育教育课程体系,部分学生甚至对传统体育文化不甚了解。

事实上,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机制的革新,完全有空间也有必要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其中。高校可以在主修或选修课程中将传统体育项目吸纳进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体育选修课程,平衡体育课程体系中的中西方体育文化。许多学生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存在误解,认为其不够有趣,缺乏观赏性与竞技性。但实际上,我国传统的武术、马术、骑射、摔跤等项目是集观赏性与竞技性于一身的体育运动项目,围棋则展现了传统体育益智内修的一面,非常考验参与者的脑力与体力状态。总之,无论从何种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都应当在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丰富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有力手段。

推动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呆板、缺乏创造力,尤其是非专业体育院校,作为公共课程的“大学体育”课程往往流于形式,教师只在开课阶段对学生做一定的要求与安排,在课程具体开展过程中却多以“放养”的形式来执行教学任务,使学生无法获得科学有效、趣味生动的专业体育教育。而将传统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具有突破性作用。高校可以在学期课程展开之前将学生进行分组,按照事先自愿选择的体育运动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体育教学,主要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的形式进行。还可以与学校兴趣社团进行互动联合,将体育类社团纳入学生体育素养培育的教学机制中。如此,既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自主创造性,使体育教育课程教学在机制、形式、规模上都呈现出新的面貌。以传统体育项目为载体,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尝试将作为开启“体育教学翻转课堂”的一次试验,让学生在高度自主的情况下接受专业、系统的体育教育,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力,实现更好地学习、更好地运动。

平衡体育教育的中西方文化。互联网时代,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强的“西式体育文化氛围”,这对于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创新是不利的。高校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主要阵地,有责任延续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将其作为塑造新时期社会主义人才的养料。对此,高校必须有意识地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纳入体育教学体系中,推动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常态化模式。

实现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时代创新。让传统文化持续保持生命力的最好方式是对其进行创新性继承,传统体育文化亦是如此。我国正处于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要得到保护性继承,最好的方式是将其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中,并充分发挥自主创造力,对其形式进行科学化改革,使其更加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比如,过去受生产技术条件限制,部分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需要耗费许多人力物力,现如今,我们有更加智能的工具和技术,可以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加便捷地开展起来;又比如,对于传统体育文化附加的一些传统礼仪文化,在当今,我们可以将其进行简化和去除,仅保留直接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内容,使其更加适应现代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传统体育精神内核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影响与作用

推动体育教育的课程思政改革。课程思政是高校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塑造学生过硬思想政治素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创新手段,但如何将体育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合一直是一大难题,而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契机。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修身养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不谋而合,也就是说,体育教育本身即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分。以此为突破口,将体育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则顺理成章。在实施体育教育思政改革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对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内核与新时期思政教育的目标进行充分阐释,并在实践性教学中坚持贯彻;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强调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要以适当的创新形式将两者有机衔接起来,构建新的符合时代发展的体育教育内涵,突出体育教育在实现人才素养全面塑造过程中的作用。

革新体育教育理念。当前,人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教育事业的功利性质有所抬头。在求快、求强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体育的理解常常只停留在浅层次,追求形体健硕、强悍力量,过度关注体育的竞技性,以比赛成绩高低论英雄,却忽视了个人品性的修养,这对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塑造是极其不利的。在此背景下,重新发现并发挥传统体育文化中“修身养性”理念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十分有必要的。传统体育精神内核对于现代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高校应当有意识地将其贯彻到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中,革弊添利,构建现代体育教育良好格局。

丰富现代体育教育的功能内涵。目前,一些传统高校体育教育仅将体育教育作为锻炼学生体魄、运动能力的载体,并不太关注学生心性、人格、品德的塑造,这其实是对传统体育教育内涵的一种人为摒除。在提倡“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背景下,现代体育教育应当重新将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的一面容纳进来,为培养更完整的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