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创意设计>

创意设计

以设计赋能城市点亮生活

2021-11-02    来源:天津日报 胡春萌    编辑:赵辉

日前,中国(天津)《设计赋能·城市发展》论坛活动在天津陈塘科技商务区成功举办,论坛以“设计+城市,设计+产业,设计赋能城市”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研究探讨天津打造国际化“设计之都”的实践道路。

设计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

“设计之都”是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某些“创意城市”的七大主题荣誉称号(文学之都、音乐之都、电影之都、设计之都、民间艺术之都、媒体艺术之都、烹饪美食之都)之一。

近代百年看天津,天津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自筑城以来形成了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独特都市风貌,创意设计元素已深深融入城市发展的血液中。天津区位优势独特,工业基础深厚,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天津在中国近代创造了手表、电视机、自行车和无轨电车等近百个中国第一,保存完好的历史风貌建筑有800多座。

天津市科技局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处长刘惠忠介绍:天津历来高度重视设计产业发展,将设计业作为我市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不断推动其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目前在设计领域汇集了30余名包括两院士及国家大师,聚集了一大批工程设计、城市设计、工业设计、创意设计等创新资源,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载体,天津整体设计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一批重大工程均凝聚了天津设计、天津智慧。

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推动,天津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经济结构转化发展动能、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设计改变城市,为加快高端设计资源要素聚集发展,近期,我市出台了《设计之都核心区规划》,14.5平方公里的海河柳林区坐落在河西区,该区域将被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之都核心区”。城市的发展就是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各类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聚集的过程,这些资源的聚集推动了城市实力的不断提升,打造“设计之都”将有助于天津市推动文化创意,设计高质量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有助于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树立天津国际品牌形象。

“‘设计之都’核心区不仅是设计产业的中枢,也是设计产业链提升的载体和中枢。疫情前的统计数据显示,天津有超过1.7万家设计企业。这些天津设计企业的特点是,新兴设计产业优势非常强,包括影视设计、动漫设计。”天津规划总院院长陈宇对今年统筹编制的“设计之都”规划项目海河柳林核心区的建设多层次展开介绍:按照规划,全市将构建“一三三”设计体系(一个核心区,三个先行区,三个培育区)。柳林地区将沿海河两岸在南北两岸分别形成柳林生态中心和国际设计中心,依托海河,形成“一河两岸、一路两心”的规划结构,以数字设计、智慧设计为主导产业,以智慧城市和生态宜居为主要特征的天津“设计之都”核心区,中国“三北地区”的现代服务业高地。

“因为这个规划已经编制了12年的时间,过程非常曲折,最主要的定位是城市副中心,我们做了‘三增两减’的调整。三增包括,一是增加了绿色交往空间,结合建设把整个临河空间全部打开,形成一个绿色交往空间,这是我们整个规划的‘绿魂’;二是增加多元企业载体,经过决策,打造成能够适应于刚起步的中小企业入住的片区,很庆幸把一些老厂房留下来了,作为新的工业遗产开发利用,我相信这些载体打造出来之后可能会比写字楼、CBD效果更好;三是增加产业服务设施,我们对于‘设计之都’的打造列了12项设计产业配套设施,来支撑这个地区的特色发展。两减包括,减摩天楼,高度直降100米;减开发总量,减了200万平方米,比较适合于设计产业入住的形态和载体。上述都是我们对于物理空间规划的布局,目前已经落实配套设施,道路公园等全部建设完毕,更重要的还是设计产业、设计企业、设计人才的真正进入,这也是天津最最需要的。”

设计让生活更便捷更有趣

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更是为生活服务的。如何实践这条道路呢?

中央美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凌峰表示:“设计之都”我们要关心的是设计系统思维,而且设计的作用还要推动创新与创意的产业化发展,这个系统性能是设计的关键。所以在设计里面现在就要看到整个设计生态所涉及的领域。从平面到广告、多媒体以及未来时代,从历史的过去到现代。工业设计是在工业革命以后产生的新时代系统,包括产品、交通、未来科幻的设计。建筑设计和城市有关,发展到现在对城市的观念、规划、空间,包括规划设计都有深刻的影响。从音乐、舞蹈,各类艺术领域,到设计经济、设计产业、设计城市等等。我希望中国的设计师未来通过不断实践能够提升顶层逻辑,包括设计理论和设计支持,这个是支撑未来城市核心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以设计推动城市发展,要打造“设计之都”,我认为有九个方向。我一开始的动作是让它自然随机的,但被调成一个很规矩的逻辑,当然也不妨碍这个描述,这九类内容形成了我对在中国做“设计之都”的关键。一是政府发动,需要非常高水平的对整个系统的理解。二是平台有力。三是需求导向,未来能在这个地方大规模的聚集。四是资源汇聚。五是资本生态,包括一些基础教育和公共资源的汇聚。六是创智交互,思想的交流不是单向的。七是中试前环(产品大规模量产前的小规模实验),我认为在未来会形成小规模、丰富的、高附加值的中试产业。八是价值规模,未来的产品和服务要有两个概念,一个是价值,一个是规模,但是价值要放在前面,要形成高价值的产品,规模化的产品。九是市场循环,最终产生市场行为。这是支持整个“设计之都”不断生长、升级的内容。

关于天津申请“设计之都”,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秦海英表示:天津本身就是一个枢纽城市,有包容开放的文化底蕴,这是天津非常重要的优势。咱们有非常深厚的底蕴,但是在厚积薄发的“发”上略微单薄一些。尤其就天津的国际知名度而言,还要进一步挖掘城市的底蕴,我们给天津的设计定位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聚,枢纽产生的聚合,不仅仅是中外,而且是历史和现代包容;二是变,背后隐藏更多的不是单纯的品牌的聚,而是包容,消化、吸收、提升的过程,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天津和其他大城市大拆大建的城市理念不一样,我们一直秉持自己的文化基底和传承;三是烟火气,就是在工业设计上更多面向民生,这个设计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少数设计师玩儿一个小圈子的亚文化。天津是一个生活的城市,烟火气是非常重的。

未来设计应该面向哪一方面呢?“刚才讲到创智结合,应该和未来的创业和智慧城市的建设相结合,因为未来是5G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时代,更多带来的新时代概念是智慧城市的建设,而智慧城市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便利性的同时,设计如何体现为民生的设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赋予你一个称号,不单要看地方政府的主旨,不单是看重经济效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加关注的是平等、包容、民生,包括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呵护,包括教育、文化、反贫困、大城市病等等,你要提出你的解决方案。天津能不能在自己的设计上提出有创新性的方案,包括面向妇女、儿童的保护问题,城市生活更加美好,其实背后隐藏的就是中国城镇化过程。像天津这样的城市,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都市型农业发展,咱们的设计能不能有效地将其加入进来,为农业产业链的提升,不光是加工制作、养殖种植,还包括选育培育等,提供发展理念上的引导规划,打造美丽乡村也好,乡村旅游也好,这都是未来面向设计需要进一步挖掘的地方。联合国还很关注一点就是教育,更多的是面向民间的教育,我们提出一个口号‘人人设计,设计人人’。有人说伦敦当时能拿下‘设计之都’,很重要的就是设计理念规划在全民教育规划中被提出来,中小学要加强美术教育、设计教育等相关课程,中国现在也开始了,希望在人才培育上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

文化自信筑基城市特色发展

面对发展理念单一、城市建设相似等大城市病,如何有效地找到适合城市自身的发展特色,并通过顶层设计实践差异化发展,是专家十分关心的问题。

清华大学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楠提出了一个概念“文化叙事IP设计”:我最关心的是,对于一个“设计之都”“文化之都”,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叙事方式是什么,又是如何进行展现的。有名的城市都是和电影密切关联在一起的,比如布鲁塞尔就是和《丁丁历险记》联系在一起的。关于巴黎我非常推荐的电影是《午夜巴黎》,你会有在巴黎街道淋一淋雨、在塞纳河散步的冲动。柏林我推荐的是《窃听风暴》,柏林墙的碎片成为文创产品进行销售,连这样一堵曾经阻隔文化的墙都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开发。北京的故事会更多,我选择了一个电影是中法合拍的《风筝》,两个孩子在北京的一段奇遇,可能在一个古老的充满故事的城市会发生很多有趣的奇遇,成为年轻人打卡或者大家传颂的交流的场地。丽江充满着古老的文化,特别是纳西古乐,甚至是从唐代以来的一种古老的国乐,都可以成为这个城市叙事的主线。第二个话题,IP,我是教符号设计和标志设计的,我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我对符号的理解──一切皆为符号。我们如何打造一个属于自己城市的符号,并系统性地、有规划性地去按照一定的思路去充实它、完善它,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创造“设计之都”,我们创造文创,并不是依赖几位设计师的灵感,我们应该有比较完备的系统,才能够进行广泛的设计。在这个系统中,我们目标针对的是不同的设计师,不同的设计机构和不同的生产单位,能够为他们提供比较系统和完备的指导意见。

“每个城市都有其核心的特色和魅力。在理解顶层想法的基础上,每一级的设计者都应大胆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坚持要建立在对自己城市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新不是某个权威能说了算的,要敢于探索,”谈到一个城市如何进行顶层设计、实现特色发展时凌峰表示:“我已经从事设计工作30年,随着不断地发展研究,我也在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一个城市的动力如何持续不断?怎么样预见未来?怎么开始布局?天津作为环渤海和北京联手的兄弟城市,我们现在面临巨大的挑战,南方经济长期的市场化活力,带来非常强有力的吸引,我觉得北京、天津都面临这个问题,我们怎么能够把当地的优势更好地发挥,能够激发出更有效率的市场活力,来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高创智的人才,在各个城市流动。今天讨论要打造‘设计之都’阵地,不仅仅是天津的设计企业应该聚集,更应该吸引外部人才的聚集,天津的优势无论从历史还是城市现代的成长,都应该如此。我认为首先可能要分析的是,可能也需要在时代背景下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和机会,从我个人的体会是要平衡,很多惯性的逻辑存在着必然性,但是由于面对市场的强有力挑战,在具体的操作中找出自己的特点,这个可能南方都在做,谁做得更好,我觉得在一段时期以后就有可能显现出优势。”

天津怎么去做到这样一点?凌峰谈道:首先可能要以城市活力为导向,往市场来推进。“设计之都”要考虑的不是简单的聚在一起。我认为应该对未来有更高水平的研讨,去研究未来,去建立新的设计逻辑,去尝试,把整个城市的运行和各个产品以及内容的设计结合。所以我认为,对未来的方向应该是打造天津“设计之都”的一个内容。对于“设计之都”的申报我们应该非常清晰的了解,在了解的过程中如何创造性地产生局部成果,最后组合成一套新颖的、能够穿透评委内心的系统,自己的标准定的要比评审的标准还要高,用我们的标准来超越他,形成对“设计之都”的穿透。从研究自己,研究社会,找到问题,到发力,这个对天津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也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