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

发展民族民间舞蹈 为文旅产业添彩

2021-09-02    来源:湖南日报 高洁    编辑:赵辉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湖南“十四五”规划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文旅大省,湖南在推动湖湘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尤其在深入挖掘民族民间舞蹈的产业价值、夯实其发展基础、做好其创新传播上,还存在短板和不足。为此,应进一步开发湖南特色文旅资源,大力发展湖南民族民间舞蹈,充分发挥其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重要作用。

挖掘湖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产业价值。舞蹈是人类生活和劳动的产物,各民族由于所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不尽相同,创造的舞蹈也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烙印。湖南民族民间舞蹈包含各族舞种近400个,其中摆手舞、茅古斯舞、鼓舞、龙舞、地花鼓等11个舞种被列入国家文化遗产项目。比如娄底有傩狮舞、地龙舞、草龙舞等民间舞蹈,经典作品《梅山傩戏》《舞春牛》《手狮舞》等广受欢迎。与此同时,湖南还缺乏《印象刘三姐》《希夷之大理——望夫云》类“招牌”舞蹈项目。为此,应从三方面着手,进一步发掘湖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产业价值:一是重点打造一批以民族民间舞蹈为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比如南县地花鼓、汝城香火龙、芷江孽龙、城步吊龙、桑植仗鼓舞等;二是大力发展龙舞等民族民间舞蹈种类,从遗存资源、产品资源、习俗资源、空间资源、语言资源、服饰资源、旅游周边资源等要素入手,进行全方位开发;三是以产业集群方式实现民族民间舞蹈的拓展。衍生出包括歌舞演艺、休闲康养、餐饮、民宿、工艺品、节庆会展等在内的新型文化业态与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类型,有效促进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的有效对接。

夯实湖南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基础。当前,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普遍面临传承人群流失、传播平台缺失、扶持资金匮乏、编导创新不足、运营管理无长远规划、无序开发或过度开发等问题。为此,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主动作为,一是加大民族民间舞蹈的投入力度。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机遇,进一步明晰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定位,优化规划、落实配套,强化政策、资金支持。二是夯实民族民间舞蹈的人才基础。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歌舞文化、民间舞蹈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民族民间舞蹈专业人才和职业经理人、经纪人,组建乡村民族民间歌舞演艺队伍。三是强化民族民间舞蹈的群众基础。发展民族民间艺术团体,通过组建民间艺术联合会、民间歌舞协会、民族民间舞蹈推广中心室、老年大学歌舞兴趣班、青少年培训班等,推动民族民间舞蹈进社区(村)、进校园、进课堂,使民族民间歌舞得到更好普及和传承。

做好湖南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传播。湖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破圈”,需要进一步更新表现手段和传播方式。比如最近火遍全国的歌舞剧《大地颂歌》,就将湖南民族民间舞蹈融入到丰收采摘、开垦山川的“扶贫史记”中,引发广泛好评。提升湖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实现民族民间舞蹈与声、光、电舞台效果的有机融合。借力文化科技重塑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在视觉、触觉、听觉、感觉等方面的表现力,合理吸收现代舞蹈艺术要素,提高年轻群体的观赏兴趣和学习兴趣。二是搭建好湖南民族民间舞蹈的全新赛道。借力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拓展民族民间舞蹈传播路径,借助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平台带动门票、周边产品的精准营销。三是培育一批专注湖南民族民间舞蹈项目、竞争优势明显的重点文旅企业。在民族民间舞蹈节目编排、创意策划、项目包装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在历史与现实、乡村与城市、国内与国际三个维度中重新定位民族民间舞蹈的坐标;四是依托高校及媒体,组建湖南民族民间舞蹈国际传播中心,打造面向全球的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平台,推动民族民间舞蹈“走出去”。

(作者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