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媒体聚焦

非遗传承人巴桑:“泽帖尔”文化产业开启致富门

2021-08-02    来源:农民日报 文梅 孙家琪    编辑:赵辉

他专注于传承藏民族传统文化,挽救了濒临失传的“泽帖尔”手工纺织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积极响应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背着画箱走街串巷,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奔小康;他致富后不忘帮扶贫困弱势群众,为众多贫困农民、残疾青年插上致富的翅膀,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文化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就是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泽当镇著名的非遗传承人巴桑。

近日,笔者来到泽当镇泽当居委会看到,巴桑正在教授学徒学习技艺,十几个人被分成五六个小组,有的捻着羊毛,有的缠着毛线,有的坐在织布机上灵活地操作着手里的梭子……门口摆放着制作泽帖用的各种工具和材料,在一个不锈钢制作的架子上,挂着一排已经完工的五颜六色的泽帖,让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

民族文化产业开启脱贫致富门

1967年出生的巴桑是雅砻大地上一位普通的农民。1982年,家庭经济困难的巴桑为养家糊口,跟随汉、藏名师学习了藏传绘画中的壁画、唐卡、自然风景、泥雕塑像以及水彩、工笔等绘画技法,掌握了一门手艺。

从此,巴桑背起画箱,起早贪黑在泽当镇走街串巷,通过给别人画家具、绘民房,走上了靠绘画手艺勤劳致富的道路。绘画艺术不仅为巴桑带来了十多万元的收益,也使他成为了泽当镇首批靠自己双手富起来的人。

有了积蓄的巴桑没有止步于此。他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现代化纺织产品不断涌现,藏汉民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泽帖尔”已濒临失传。

“泽帖尔”由唐朝文成公主将汉民族先进的纺织工艺融入藏族传统氆氇纺织技术而来,是泽当镇独有的纯手工精羊毛哗叽纺织产品,也是西藏历代高僧及达官贵人用来制作服饰的专用贡品面料。

为挽救和传承这一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2008年2月,巴桑正式开展挽救和传承泽当民族毛哗叽手工业编织(即“泽帖尔”)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为此,他专门聘请了泽当居委会中五位80多岁的老艺人,向100多名贫困户学员手把手地传授编织技巧。

在巴桑、老艺人和学员们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濒临失传的“泽帖尔”手工纺织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挽救成功。2010年,“泽帖尔”纺织技艺正式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使“泽帖尔”纺织技艺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巴桑创办了乃东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于2011年注册了“泽帖尔”商标,同年,巴桑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泽当毛哗叽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合作社申请注册了“泽帖尔”国际商标。

在巴桑和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合作社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成果,而泽当毛哗叽手工纺织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也连同生产加工流程一起,作为西藏传统手工业的代表之一先后参加了中国北京、武汉、深圳、成都和尼泊尔等地的国内、国际博览会。

至此,藏民族优秀文化转化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生产力基础已经奠定。

“公司+残疾人”模式带动就业增收

白手起家的巴桑打心底里知道贫穷的滋味,更明白贫困弱势群体外出求职的艰辛与不易。

2007年4月,为解决部分无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巴桑创办了泽当居委会职业技能培训点,免费招收培训学员。笔者了解到,参训学员不仅包吃包住包培训,不用交一分钱,还能凭借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挣到工资。

在此基础上,随后成立的乃东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进一步为贫困群众开拓致富之路。随着以“泽帖尔”纺织品为主导的各类民族文化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经营走上正规化、规模化发展轨道,合作社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员中骨干技术人员由最初的7名增加到如今的11名。其中,合作社解决的贫困户长期稳定就业人数也增加到122名。

笔者从西藏自治区残联了解到,截至目前,“泽帖尔”文化产业直接解决就业人数达122人,间接从业和延伸产业各项经营项目解决就业人员总数达400人。同时还带动了山南市、那曲、阿里地区牧区的羊毛和羊绒生产销售。此外,合作社还通过开展民族文化产业,积极开展公益帮扶活动,资助贫困学生、帮助患病等,总计帮扶资金达134万元。

尽管已经带动了几百名群众脱贫奔小康,但在情系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心系帮扶残疾群众的巴桑看来,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还远远不够。

在“泽帖尔”手工纺织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挽救成功后,巴桑又于2016年5月注册成立了山南民族泽帖手工业残疾人福利有限公司。新产品融合了许多时尚元素,达到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结合,完成华丽转身。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支持下,通过“公司+残疾人个体”的形式,集中解决了一大批残疾人的就业和增收问题,让残疾人朋友靠自己的双手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据了解,山南民族泽帖手工业残疾人福利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及运营后,对招收的残疾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职业技能培训,确保38名政府重点扶持的贫困残疾人掌握各类服装及帐篷的裁剪、缝制、熨烫技能。此外,公司还根据每位残疾人实际情况,为他们安排了适合自身身体条件的工作。不仅使他们掌握了职业技能、增强了“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拼搏精神,还使残疾人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

巴桑说:“希望通过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泽帖的编织工艺,让他们和我一样,走上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