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各地展演

珠海:让非遗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2021-06-30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赵辉

在珠海高新区港湾1号科创园,一座集聚了华为、小米、金山等IT企业的智慧园区里,一间古色古香的医药诊所引人注目,屋内飘着淡淡中草药味道。这是珠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疗法(一指禅推拿)所开设的第三家诊所,用传统中医推拿服务现代高新企业,受到广泛欢迎。

一指禅的发扬光大也见证着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振兴。近日,三灶蚝油、三灶剪纸、造贝林九棍、湾仔官酿梅子酒酿造技艺、小林咸水歌、莲洲赛农艇、斗门龙舟赛、唐家三庙神诞系列、岭南苏裱(装裱修复)技艺、外伶仃岛北帝诞等第十一批市级非遗项目正式公布,珠海非遗资源进一步丰富。

活态传承是非遗“长生不老”的法宝。从保护传承到发展振兴,近年来,珠海积极推动非遗资源和保护成果的共享利用,越来越多非遗项目融入生活、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从“活起来”到“用起来”“火起来”,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活起来??

古老技艺 世代相传

近日,第十一批珠海市级非遗项目正式公布,新一批入选的市非遗项目颇具地方特色,其中囊括了传承湾仔本土老一辈人传统文化的湾仔官酿梅子酒酿造技艺,结合岭南气候、以独特配方解决珠海及周边地区书画虫蛀发霉难题的岭南苏裱(装裱修复)技艺,反映广东沿海地区渔民生产生活的三灶蚝油制作技艺,以及记录珠海及珠江三角洲疍家人劳动习俗、生活状态的小林咸水歌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10年以来,我们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发掘非遗线索,大力推进传承基地建设,举办非遗活动,探索非遗与旅游、产业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保护是基础,传承是非遗的生命。多年来,为了扭转许多非遗项目面临“无人问津”“人走技失、后继无人”等困境,珠海实施了一系列抢救工程。

“每年,我们深入全市各村居进行系统普查,加大发掘保护力度,及时梳理非遗线索,逐步建立起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囊括全市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述负责人介绍,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珠海从基本信息、地理分布、历史渊源、传承人、主要特征、重要价值等多方面对非遗项目进行记录和保存。

通过从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增强对传承人的培育和扶持,依托相关高校、企业、机构等方式,珠海非遗项目现已建立起完整的名录体系,构建起有力的传承能力。

高校研究型非遗传承基地、中小学校青少年展示型非遗传承基地等,成为珠海开展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与空间依托。目前全市已建立16个市级传承基地,适合中小学生的系统非遗教材如《吾乡吾土》等,将非遗传承植入学校素质教育课程;《以三灶编织课程促幼儿园本土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通过了珠海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第五批立项课题……

非遗跨界合作不断深化,三灶鹤舞钥匙扣、竹草编织耳坠系列文创产品,荣获广东(珠海)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非遗创意产品设计优秀奖;南澳村结合乡村旅游产业,建设起“斗门水上婚嫁”展馆,并设置出门、花船迎亲、祭龙王、跨火盆、坐高堂、拜高堂等13个环节的大型塑像群,成为家喻户晓的旅游产品,进一步激活乡村旅游资源。

时移世易,珠海非遗从未远离它的地域人群。“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横山鸭扎包”“莲洲禾虫”“五山金巢琵琶鸭”“客家咸茶”“艾饼”等,在民间的烟火气里活色生香。

火起来??

技艺振兴 打开市场

“一指禅扶阳宣肺功”“家庭简易版孙氏踩跷理筋术”“用风筒代替药线灸疗法”……这是去年春天,珠海几个中医药非遗项目传承人为配合疫情防控,迅速录制的居家保健操、抗病毒中医药配方和提高人体免疫力按摩手法等,通过视频在线上分享。

“传承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进行有效传播。”孙氏踩跷理筋术传承人李东红认为,传承和生活息息相关,让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传承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人们切身感受和体验到它的好,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或有一定的认知,逐渐发现非遗就在我们的身边。

如李东红所言,使用是最好的传承,市场是让非遗永葆生机的土壤。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珠海一指禅推拿长期在市场中谋发展,市场也为项目传承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平台。1985年中医诊疗法(一指禅推拿)来到珠海,2010年被评定为香洲区第一批区级非遗项目,自此一指禅推拿得到更好地传承发展,造福珠海乃至香港澳门等城市居民,亦成为广东中医推拿行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2018年,一指禅进驻珠海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开办了“一指禅推拿康复工作室”,后来分别在南屏镇、高新区开设分店,培训授徒,并在全国14家医院推广应用,年门诊量达40多万人次,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来继承和发扬。

近些年,非遗传承人韩竞生、李东红分别与珠海市卫校制定了长期培训计划,对该校康复等专业的学生进行专项培训,成立传习社。在其努力下,一指禅推拿、孙氏踩跷理筋术的传承人队伍进一步壮大。

放眼珠海多地,在各级文旅部门大力扶持下,多样化的非遗项目通过文旅融合打开广阔市场,“火”了起来。

金湾区定家湾茶果非遗传承基地以“传承人+基地+合作社”的模式开展非遗传承推广,年均销售额达20多万元;三板社区组织红旗糖厂退休职工创建了“金蜜糖”合作社,通过制作牛轧糖等糖果,积极宣传弘扬制糖文化,开展糖制作体验课,每年创收5万多元;“横山鸭扎包”非遗网络平台成为日常销售渠道,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年生产40万份,售往全国各地,销售额度近200万元。

不久前,珠海市自然资源局挂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项目批前公示(斗门非遗传承基地综合体项目)》。该公示显示,斗门区肥仔强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建设斗门非遗传承基地综合体项目。

“项目投入使用后,我们不仅将邀请一批斗门及周边地区的非遗项目进驻,还将提供餐饮服务,预计可以同时接待2500—3000人就餐。”大赤坎烧味海鲜餐厅第四代传人赵志文透露,该非遗传承基地综合体预计明年底前建成投用。

撰文:胡钰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