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第十三届

文博会成为产业发展大引擎

2020-11-11    来源:    

昨天,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圆满落下了帷幕。

本届文博会在办展规模、质量效益和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再度刷新了多项历史纪录:共有2302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参展,比上届增加5个;海外参展单位117个,比上届增加2个;分会场达68家,比上届增加2家;当然,最亮眼的还是成交量:本届文博会实质性成交2240.848亿元,比上届增长10.28%。这些数据表明,文博会不仅是展示文创产品的大舞台,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引擎。

引擎的作用直接体现在成交量:2004年,第一届文博会的成交额约为356.9亿元,今年则超过2240亿元。13年间,成交量增长了6倍。

引擎的作用体现在场馆外。文博会“诞生”以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这12年间保持着每年20%的增速,已成为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2016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态势,实现增加值1949.7亿元,增长11%,占GDP比重达10%,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产业因为文博会重获生机。文博会的“长尾效应”让“养在深闺人不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迈向产业化的契机。

新业态也因文博会被催生出来。以“文化+”为抓手,文博会促进了文化与科技、互联网、金融、商业、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有着“中国迪斯尼”之称的深圳华强集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今自主研发制作的动漫片已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题公园品牌“方特”已经输出到伊朗、乌克兰等国,让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出口国。本届文博会更为重视突出“文化+”内涵,VR、AR、3D打印、机器人、有声阅读APP等流行科技元素应有尽有……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有文化新业态让我们惊艳。

文博会还让中国文创产品加快了走出去的脚步。今年文博会,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9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16名海外采购商参加。上届文博会首次设置的“一带一路”展馆,今年更是升级为“一带一路·国际馆”,共邀请了35个国家和地区参展,重点展示全球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创意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及演艺等内容,恰与这两天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呼应。

毫不夸张地说,从事文化产业的,想借助“文化+”转型的,不来参加文博会,就可能错过发展的风口、错过资本的垂青……期待文博会更上一层楼,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