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甘肃省

甘肃:借双慧眼“谋”发展

2020-11-11    来源:甘肃日报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盛,近年来,规模不一、风格迥异的各类文化博览会不断涌现,以求开掘文化这个朝阳产业的黄金大矿。

其中,深圳文博会作为文博会概念的先驱,历经十三年探索和发展,已成为集文化产品博览、文化产业要素交易和文化产业信息交流的国际化会展平台。不仅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均组团参展,海外参展单位数量也在呈逐年递增态势。

那么,在这样的展会平台上,我省代表团看到了什么、展示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深圳文博会对“一带一路”中我国唯一以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大型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举办又带来哪些启示?

看,走了十三年的道路

2004年,首届深圳文博会举办,共有7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包括来自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2家企业;参观人数近48万人,签约或意向成交额达356.9亿元人民币,因业界的高度关注,被评为2004年中国文化十件大事之一。

此后,深圳文博会以博览和交易为核心,全力打造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平台,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在南国鹏城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到2010年第七届深圳文博会,就吸引了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加,首次实现了国内各地参展的“满堂红”。

水,积小流成江海,海纳百川,万物相融。正如深圳文博会吉祥物“小水点”的寓意,深圳文博会敞开怀抱,全力拥抱世界。

2017年5月11日至15日,位于深圳城区中轴线上的深圳会展中心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的相关数据是有力的注释:

——文博会主会场总展位面积10.5万平方米,吸引2302个单位参展,全国31个省份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外参展单位达117个,海外采购商20016名,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吸引了158家境内外媒体的1400名记者参与报道。

——深圳文博会主会场共设9个馆,包括文化产业综合馆和文化消费时尚文化馆、影视动漫馆、新闻出版媒体融合馆、文化科技馆、艺术品馆、“一带一路·国际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工艺美术馆等专业馆。

——深圳各区设立68个分会场,展会期间举办各类活动超过500项。

——本届深圳文博会实质性成交额2240.8亿元,比上届增长10.28%;其中,合同成交2064.3亿元,零售及拍卖成交176.5亿元。参观人数达666万人次,比上届增加79万人次,增长13.4%。

这些数据,展现出深圳文博会的巨大开放性和无穷吸引力,也生动诠释了经过13年砥砺前行,深圳文博会成长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步伐多么坚实。

看看别人走过的脚印,能否加快我们前进的步伐?

来,就亮出自家的特色

“对甘肃馆的印象比较深,有很多特色的东西,比如让人想起‘琵琶美酒夜光杯’的墨玉。”“看到甘肃的各类文创产品,感觉未来发展空间很大,比如皮影就蛮有潜力”……

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上,位于深圳会展中心一号展馆的甘肃馆内,总是人来人往,以“丝路明珠如意甘肃”为主题的甘肃馆也相当有“看头”和“说头”:

泥塑、彩陶、雕漆、皮影、剪纸……在330多平方米的展区内,我省14个市州的近千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手工艺精品汇聚一堂,一同展现陇原特色。历经三年半时间打造的掐丝珐琅画《灵山说法图》、展现上下5000年中国丝绸之路宏大历史的陇绣长卷《彩绘丝绸之路》、活泼俏皮的泥塑等独特文化产品更是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现场,甘肃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还娴熟地展示着刺绣、竹雕、蛋雕、唐卡、掐丝珐琅画等制作技艺,也引来一波又一波“好奇”的观众……

曾经作为心灵读本为世人所熟知的《读者》,在本届文博会上可谓重装亮相,首次推出的“读者文化生活馆”以“创意+”的文化理念主打文创产品,将产品的趣味性、观赏性及文化内涵传递给消费者。

“创意+”家居用品、办公文具、生活杂货、原创设计、服装鞋袜……深圳文博会上,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文创展品,向世界大声宣告:从传统出版行业向文创领域转型,《读者》迈出了令新老读者惊艳的一步。在展区,很多《读者》的忠实粉丝流连其中,细细体味老朋友带来的欣喜。来自大连艺术学院的郑琦凡说:“我今天才知道《读者》还有文创产品,都不错,我很喜欢,也买了不少。”

“这几天观众的反响令我们信心大增。”读者文化生活馆项目运营经理柏雪告诉记者,读者文化生活馆是以《读者》文化为依托,以简洁、艺术、实用、健康环保为产品核心,致力于打造一个文化、创意产品汇聚的销售平台。此次,作为转型发展的大手笔,选择在深圳文博会上首推,其目的就是要借助这个国际化的文化平台摸摸市场的“底”。

的确,小清新风格以及独特的产品设计让读者文化生活馆展区成为深圳文博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仅普通观众流连其中,也引起不少业内人士的兴趣与关注。来自宁夏银川、从事时尚行业的黄国成就是其中之一,他说:“无论红色的有脸谱图案的餐具,还是兰花花剪纸笔记本,读者文化生活馆的这些文创产品既有时尚元素,也蕴含着西北独特的文化特质和浓郁的西北文化元素,我很希望在银川开业加盟这样的文创生活馆。”

展,就要展出特色、展出亮点,让观众对甘肃“过目不忘”。

收,果实和希望的种子

“展示、交流、寻求合作是我参展深圳文博会的最大期许。”来自临夏的河州蛋雕艺人杨星国告诉记者,全国各地的文化元素、文化精英都汇集于此,肯定有不少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比如好的表现手法和手工技艺,他都一一记下来,再在以后的创作中慢慢实践。

展示,是收获;交流,是收获;通过文博会敲定一个个文化合作项目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收获——本届深圳文博会上,我省45个项目成功签约,合同金额达305亿元。

西部欢乐颂·甘肃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与体育休闲旅游开发、河口古镇大型室内互动情景剧、《道德经》智慧动画片、嘉峪关冰雪文化体育产业园“温泉小镇”……这些项目借着深圳文博会这位“红娘”的牵线搭桥,都找到了“意中人”,更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双方的企业背景相同,双方的资源可以共享融合。”在此次文博会上,与省文化产业集团旗下甘肃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有限公司签约的厦门文广传媒集团副总经理高慧芬对双方合作充满了期待。她告诉记者,双方于去年在敦煌文博会结缘,此次双方合作将以敦煌文化为核心,共同打造基于数字博物馆概念的文创项目。高慧芬希望发挥双方优势,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文化创意的思维,既打造数字博物馆,又在此基础上,研发衍生产品,通过IP品牌运营,把厚重美丽的古代文化用现代模式推向全世界。

“初步确定名称为‘移动的敦煌’,就是将敦煌文化做成一个随场地情况可大可小的模块化内容,无论到哪里都可以直接拿过去展示。”甘肃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同说,这个项目一旦实现,前景非常广阔。

绚丽甘肃,美丽厦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原本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借“一带一路”东风,代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美丽厦门与代表陆上丝绸之路文化的绚丽甘肃此次在深圳“幸福牵手”,不仅实现了东西部文化企业的强强联合,也如高慧芬所言,一定能打造出一个“如意的甘肃”,开拓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天地。

当然,实现签约是收获,探寻市场也是收获。陕甘宁新四省区历史厚重、文化灿烂,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地区,也是古代东西方之间最先开启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的重要地区。当前,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将陕甘宁新四省区推向了对外开放的前沿,机遇千载难逢。

正是基于此,与往届不同,本届深圳文博会上,我省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理念和做法,首次联合陕西、宁夏、新疆召开四省区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希望大家共同携手,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实现互利共赢。

西安的“丝路汇”项目、宁夏的“智慧宫”项目、兰州的黄河奇峡旅游开发项目、酒泉的航空航天太空娱乐城建设项目……来自四省区的文化项目各有特色,同具魅力,在深圳文博会这个大平台上同台推介,寻求合作伙伴,也种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回,要拿走发展的“良方”

文博会,既是花团锦簇的文化盛事,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实践证明,文博会已经成为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引擎,值得下大力气打造。

但是,如何打造?尤其是在全国各地都力推文博会的当下,怎样办出特色,如何丰富成果,让展会经济真正成为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圳文博会上,业内翘楚汇集,正是学习经验、交流心得的好课堂。

“文博会要真正办出成效,还需要在一些板块进行深耕,让文博会上的项目、文博会上带来的思想和理念碰撞的成果落地生根,并将其不断放大、延伸。”作为海峡(厦门)两岸文博会的主要承办单位,厦门文广传媒集团在如何办好文博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高慧芬告诉记者,他们的经验就是通过海峡两岸文博会这个平台,先树立一个品牌,再孕育一个产品,然后用这个产品打造一个基地,将文博会的展示内容落地并实现产业化,真正实现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目前,厦门文广传媒集团正在打造一个集线上和线下于一体的名为“文化创意人”的众筹空间,通过厦门文广传媒集团的平台将产品输送出去。“现在,我们也很愿意将这套模式放到甘肃来,借助敦煌文博会的大平台,实现这些‘美丽’的想法。”

“一定要找到甘肃的文化色彩。”创造了“神话言”文创品牌、来自台湾艺拓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CEO曾国源更留心文创产业领域。他直言,甘肃的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又特色鲜明,有着很大的文创发展空间,但创意和国际化味道欠缺,好在已经开始“苏醒”。今后发展要避免“本位主义”思考,产品设计不仅要符合当代的时尚需求,也要考虑市场的购买“路径”,更要创新地方材质,注重“在地文化”的价值提升,以“绚丽甘肃大IP”的理念整合发展。

“文博会的核心在于成效。成效是什么,成效就是成交的效果。”在展会领域摸爬滚打十余年,广东跨采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文超有着更为实际的认识。在他看来,文博会要展示当地文化没有错,但决不能一味“阳春白雪”。首先,要明确定位,根据自身实际量身打造突出特色与看点,避免“人云亦云”;其次,要注重文博会的核心生命力,即要有很好的展示效果和交易效果,也就是说来到敦煌文博会这个平台上的东西是市场需要的东西;再次,要把重点放在企业而非政府上,因为企业是市场“埋单”的主力军。当然,还要加强宣传以及对专业观众的邀约等。

的确,为什么要办文博会,怎样办,办什么,办完后又该做什么……这些都需要深思,也都没有固定模式、标准路线和唯一答案,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需要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

每届深圳文博会期间,深圳还会在全市一些有待被文化激活的区域开设分展场。这些点状的分展场所构成的创意空间,成为一个巨大的城市创意网络,催生了类似深圳创意园、华侨城创意园、大芬油画村等活力迸发的文创聚落,展示着深圳特区充满活力的年轻元素,也成为各参展代表团取经的样板空间。

或许,这些都可以成为我省举办敦煌文博会时值得借鉴的元素和经验。

【说话】展示与学习,都是“走心”的事儿

施秀萍

今年,甘肃又一次组团参展了深圳文博会。参展被誉为“中国文化第一展”的深圳文博会,是为了展示、交流,也是为了“以人为镜”。

这,就得善于展示,善于学习。

首先,要有一双“巧手”。既然是展示、交流,就要把甘肃最好的、最具特色的、最有潜力的东西展示出来。说白了,夹杂在成百上千的参展单位中间,就相当于一场“海选”,没有一定的“颜值”,又如何吸引参展观众的眼球?而如果,连吸引观众停留、驻足都不可能,又何谈交流?

其次,要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如今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更何况,在深圳文博会这样的大平台上,“飘香”的“酒”太多,要让观众有意喝你的酒,就得把自家酒的独特之处说得“诱人”一点;另外,文博会就像是一场“大众相亲”,不把自己介绍得透彻一点、“可爱一点”,不说让买家对自己“一见钟情”,至少要让观众产生想进一步深入了解的意愿。

再次,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参展这样的文博会,不只是展示自己,也重在观察。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要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仔细观察别人的优势、特点和别人的发展路径、成功模式,再思考哪些可以借鉴;甚至要带着一双挑剔的眼,看人家哪些细节做得不够好、不到位,再提醒自己完善。

同时,还要有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文博会上,自然有不少行业“大佬”和业界翘楚,无论私下耳语,还是专业论坛,业界交流少不了。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去倾听,或许就能“逮着”一些“金玉良言”,一些“治病”的“对症良方”。

最后,当然少不了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参加这样的文博会,不仅要用足手眼口耳,还得多点“心思”,多点“目的性”。要带着问题思考,要瞅准目标用心,否则会成了一场“走马观花”的活动。要有“拿来主义”,明白哪些可以模仿,哪些可以复制,哪些可以移植……反正,拿来的须得是服得了陇原水土的种子,才能扎得下根、发得了芽,才能逐步长成形象好、气质佳、有内涵、散魅力,独具“陇原范儿”的参天大树,否则,只能是“照猫画虎”吃力不讨好罢了。

所以,不管展示,还是学习,都是“走心”的事,值得下大气力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