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广东省

2019文博会 |看音乐剧如何玩出新花样

2019-06-04    来源:晶报    

5月16日,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大幕,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企业代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首次亮相文博会。

image.png

音乐剧也可以市场化、娱乐化、生活化?

据了解,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的具有国家公信力、权威性的国际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平台,也是国家部委落实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

记者走进位于5号展馆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的展位了解到,2018年11月9日在盛世立业集团挂牌的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是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分支机构,受深圳基地的直接领导、监督管理、独立运营与自收自支,以音乐及音乐剧文化交流、对外贸易为引领,业务涵盖创作研究、培训教育、排练展演等领域,是音乐及音乐剧全产业链的专业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其中,“让音乐及音乐剧在不失艺术的同时更加市场化、娱乐化、生活化”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主任崔元星向晶报表示:“原来的音乐剧都是殿堂级的高雅艺术,人们必须到传统剧院里,台上在演,台下在看,这样会产生隔阂,我们就要打破隔阂,让音乐剧走向城市,走向人们的生活,这就是更加市场化。以往的音乐剧需要靠政府的补贴,而我们要把它市场化,让人们愿意为之买票。我们要把音乐剧做成精品。”他强调,所谓的娱乐化就是让它更大众,生活化就是要让音乐剧接地气:音乐剧源于生活,可以和生活情景完全融合。

image.png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主任崔元星)

崔元星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说法告诉记者如何实现上述所讲。首先要打破剧场概念,让音乐剧在街区里面穿梭,把观众和演员的“墙”打破。其次植入生活化的元素,比如演出道具都是货真价实的,完全和生活融入一起。最后,把市民招募进来,只要热爱表演的市民都有机会参与。

“我们把音乐剧创作的过程更加场景化。以前音乐剧排练是封闭式的,不准别人看,但我们可以把它变成演绎节目。在某个地方三个月,完全让人来体验,甚至参与表演。这样就把音乐剧产业链拉长了。把音乐剧的道具敞开话,让专业人士都参与进来。可能以后会成为音乐剧小镇。音乐剧可以渗透到任何一个载体,不仅限于剧院。让参与性更强。”

image.png

打造“音乐剧+”模式 与传统音乐相结合

自挂牌半年以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发展迅猛。据了解,2019年1月,在韶关市始兴县中古坑健康小镇挂牌并投入使用,为粤北地区补短板,助力广东省内实现平衡发展协调发展。2019年3月,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桃花溪谷项目体验中心挂牌,打造全球首部沉浸式音乐剧《偶遇?桃花缘》,并在文博会期间借助AR技术,推出剧情角色换装体验活动,吸引大批观众的驻足停留体验。

谈及未来规划,崔元星说,在作品规划方面,计划创办、承办5-8台国际水准音乐节,创作5-8部原创剧目,输出5部原创文化精品,引进3部全球经典剧目,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空间布局规划方面要立足深圳,辐射珠三角,分三期建设,未来设置10-12个站点构建国内国际互动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中国音乐剧市场未来预估可达200多亿,成长空间巨大,中国音乐剧市场潜力不可限量。崔元星表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将参照深圳基地 “文化+”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音乐剧+”品牌模式,把音乐剧与城市、经典、康定情歌、桂林山歌、纳西古乐、昆曲、秦腔等中国传统音乐结合,将深圳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到中国有音乐剧基础的地区。

image.png

来源│晶报

记者│张瀛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