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苏州吴江:以丝绸文化织就产业“新丝路”

2018-11-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赵若姝    编辑:黄丽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的交汇处,是我国丝绸文化发源地之一,古有“丝绸之府”的美誉。水韵悠悠,丝连古今,丰厚的丝绸文化不仅塑造了吴江人的精神家园,也为当地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坚实土壤。近年来,吴江以一根丝线为起点,将丝绸文化打造为当地特色资源,为产业升级持续注入活力。在今年10月公布的“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中,吴江区位列全国第七,丝绸文化产业对吴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日前,记者随中国行业报协会组织的中央媒体采访团一行实地走访了苏州吴江,探寻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文化动能。

以蚕桑振兴,以创意转型

震泽镇是吴江的蚕丝之乡,因蚕桑而成集、因集旺而成市、因市盛而成镇。作为太湖南岸重要的蚕桑生产基地,震泽至今仍保留着从种桑、缫丝到成品织造的完整产业链。

1992年,44岁的沈福珍在震泽镇开办了第一家蚕丝被企业,在5间简陋仓库里拉出了第一床“慈云”蚕丝被。2002年,从小热衷于真丝旗袍的胡毓芳告别校园讲台,在震泽茧丝市场租了3间小门面,带着一张拉绵桌、6名女工投入丝绸业。同年,卢云华从吴江辞职回到家乡震泽,创业初期,4个工人每天只能拉一条蚕丝被。如今,70岁的沈福珍成为丝绵翻制技艺即蚕丝被制作技艺苏州市级传承人,胡毓芳的品牌“太湖雪”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卢云华的丝立方真丝画曾多次作为国礼走向世界舞台。

在震泽,类似的丝绸业从业人员并不少见。截至目前,震泽已聚集近200家丝绸企业,形成了一个年产值超过15亿元的产业集群,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的延续只是一个起点。据震泽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5年,震泽镇就出台了《震泽镇丝绸文化及产业提升发展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如今又恢复举办“蚕花节”等传统文化节日,推进“蚕丝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还依托丝绸文化串联起农业观光、工业旅游、美食体验、生态休闲等业态,形成了以蚕丝古镇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于2016年10月获评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开辟了震泽发展的“新丝路”。

活态化传承、市场化运作

从传统生产型小镇到文化创意型小城的转型,震泽只是吴江的一个缩影。

作为我国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发源地之一,吴江的丝绸纺织业一直是其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吴江将打造丝绸文化传承和发展标杆作为吴江特色八大标杆之一,打通丝绸之脉、厚植丝绸之根、弘扬丝绸之魄,全面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在震泽,富有民国风情的震泽老街“新丝路”、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现代蚕桑科技园、文化体验中心、湿地公园生态休闲中心、丝绸企业创意定制中心协同发展的格局已逐渐形成。而位于吴江区主城中心的旗袍小镇,则是融旗袍风情游、文化体验游、水乡古镇游、国学养心游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也是集高端定制、创意设计、大师工坊、产品发布于一体的匠心产业小镇,还是融中华传统服饰文化、丝绸文化、国学文化、禅修文化于一体的文化传承小镇。

“一丝兴三业,三产绕一丝。”苏州市吴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沈伟荣表示,以丝绸文化链接多种业态,壮大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创新链,丝绸现在已经是吴江的金字招牌。

文旅融合,为转型发展提供动能

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趋势之下,吴江于去年制定了《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敲定38个旅游重点项目,着力打造“人文休闲发展高地”。在近期举行的2018中国吴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锦博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巢代设计小镇等文旅项目落地吴江,115亿元的投资额正孕育新一轮转型升级。

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对于吴江而言,丝绸文化就是当地文旅融合的重要依托。10月25日,第五届吴江太湖文化节暨2018丝绸文化旅游节在吴江落幕,这是吴江最盛大的文化活动之一,强化“大文化”理念,构建“大文化”格局,对区镇重要文化节庆活动进行了有机整合与深度拓展。

吴江公共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朱晓红告诉记者,今年首次以打造丝绸文化传承与发展标杆为主线,举办了吴江“同里之春”国际旅游文化节、中国盛泽丝绸旅游文化节、中国吴江震泽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在旗袍小镇举行的闭幕式上还展现了《养蚕时节采桑忙》《旗袍》等群文作品。“文化和经济紧密相关,文化节集中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擦亮吴江文化名片,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活力。”朱晓红说。

“当前,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发展主题。”苏州吴江区委书记王庆华表示,未来,吴江将重点引进发展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全面提升产业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