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戏剧繁荣

2018-11-0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宋宝珍    编辑:黄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运兴、民族强。文化自信召唤着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战略思考和科学把握。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崇高的理想信念,来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自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来自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来自国际上对于中国主张、中国方案的认同。现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让世界刮目相看。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创作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书·文辞》中周敦颐有言:“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美则爱,爱则传焉。”“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以贯道”……这里的“道”指的都是一个时代的主流思想价值观念。新时代社会主义戏剧必须强化先进思想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凝聚在一起。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将艺术使命融入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之中。百余年的中国话剧发展历史表明,话剧作为一种现代舞台艺术样式,促使其产生、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顺应时代趋势、反映人民心声、谋求民族强盛。我国话剧奠基者李叔同认为:“演戏一事,关系于文明至巨。”早期话剧领导者王钟声主张演戏的目的是“唤醒沉沉之睡狮”。据史料记载,1927年南昌起义之后,革命军队在南下途中,军事参谋团的几位女同志就利用战斗和行军间隙排演小话剧;长征途中湘江之战的红军宣传员,以文艺为武器,鼓舞士气,打击敌人。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抑或是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话剧工作者都紧跟党的旗帜奋勇前进。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话剧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文艺工作者要谨遵教诲,奋发有为,创作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古往今来,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无不闪烁着思想的光辉。当然,艺术作品不是哲学读本,它的思想性必须隐含在艺术性之中。我们应当让深刻的思想和鲜明的倾向通过真正的艺术典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戏剧工作者应当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不仅要有思想的深度、艺术的高度,还要有传播的广度和生命的长度。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拥有开放的文化胸襟,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仅以戏剧交流为例,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戏剧工作者从理论形态到表现形式,都忙于向西方戏剧拜师学艺,求新逐异。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外国戏剧大师如英国导演彼得·布鲁克、俄罗斯导演列夫·朵金、波兰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等人的戏剧作品以及英国国家剧院的剧场演出录像等在中国舞台上轮番上演,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作品也走向了国际舞台。越是处于国际文化交流的频繁期,中国话剧越是要保持民族精神、文化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否则就容易邯郸学步、迷失自我。无论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还是学习西方先进的艺术经验,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中国话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民族的文化不仅是包容的、开放的,而且是创新的、生长的。我们既不能泥古复古、故步自封,也不能数典忘祖、崇洋媚外,而是要在加强文化自信的前提下,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吸纳和消化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和文化经验,着眼于新时代文化发展路径,开拓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路,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化成果。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