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山东>

新闻聚焦

我省文化扶贫惠民乐民育民富民

2018-09-21    来源:山东省文化厅    编辑:刘颖

我省始终把文化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完善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文化扶志扶智促内生动力为重点,扎实努力,大胆探索,全省文化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一、强化阵地建设,努力实现“文化惠民”。省文化厅承担着在8654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和黄河滩区迁建村台建设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向“4个2”地区重点倾斜等文化扶贫任务。几年来,省市县各级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加大投入,文化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止今年7月底,全省8654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已建成综合性文化活动室8537个,剩余的117个村正在建设之中。2018年省文化厅将为58个省财政困难县和沂蒙革命老区县每县配备一辆流动文化服务车,推动城市优势文化资源向基层流动,丰富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目前,第批30辆车已配发完成。落实省财政资金1亿元支持1万个财政困难县的行政村,每村1万元用于文化设备购置和提供基本文化服务,使贫困地区的群众切身得到文化实惠。

二、注重“送”“种”结合,努力实现“文化乐民”。依托贫困地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把“一村一年一场戏”“冬春文化惠民活动季”和新创作文艺作品进农村等活动向贫困地区重点倾斜,平均每年在扶贫工作重点村演出11000多场次,开展冬春群众文化活动950多场次。同时注重“送文化”和种文化”紧密结合,在送戏下乡中注重扶持当地庄户剧团,在文化下乡中注重培训当地文化队伍,在日常活动中注重文化活动室效能发挥。通过文化扶贫,在贫困地区搭起永久的舞台,留下不走的剧团,使乡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天天锣鼓响,时时歌声飘,达到“文化乐民”的目的。

三、精神扶贫扶志扶智,努力实现“文化育民”。注重引导全省文化系统打造反映扶贫领域的文艺精品,以文艺形式激励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青岛歌舞剧院的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茌平县山东梆子剧团的小戏《一个都不落下》临沂市柳琴戏《桃花缘》等作品,讴歌了党脱贫攻坚的富民政策,展现了贫困地区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的精神面貌,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引起强烈反响。此外,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和体验活动,在贫困地区大力建设乡村儒学讲堂,选派讲师290多人次,使贫困群众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改变不良风气和怠倦心态,逐步推动实现“文化育民”。

四、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努力实现“文化富民”。重点扶持贫困地区具备一定传承基础、生产规模、发展前景并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加大对传承人培训力度,依托传统手工艺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化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产业优势,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并于今年印发《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继续鼓励、引导社会机构和资金投入非遗助力脱贫事业,促进实现“文化富民”。目前,全省共有各类传统工艺类企业和经营业户110多万个,从业人员300余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0多万人。临沂市宗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依托绒绣这一非遗项目,带动当地30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并长期举办残疾人培训,为20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平台;潍坊市实施“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培训学员300多名,很多学员实现了自主创业,年收入高达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