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敦煌文博会>展会亮点>

展会亮点

“敦煌画派”具有开放性建设意义

2017-09-22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邱娟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王见

有关画派问题,既有地域性的成因,也有艺术风格的成因。但随着今天社会条件的变化,文化的流动性使地域性特征大大削弱,造成了文化艺术的扁平化。

因此,对“敦煌画派”的认识和讨论,显然不宜再用过去的地域性来谈,主要应按艺术的风格和特征谈,或按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谈,或按所处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积淀谈,等等。这些就是所谓的“文脉”,而且还要把“文脉”放到今天世界文化和文明的格局里谈,这样既有区别认识的意义也有理论研究的意义。

但是,这并不是要随意扩大“敦煌画派”的范围,把什么都揽进“敦煌画派”的旗下,而是让“敦煌画派”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同时,兼具开放性和容纳性。比如我们在东亚、东南亚、中亚等地以“敦煌画派”的名义邀请、征集并展览作品的话,“敦煌画派”的开放性意义就有可能获得积极的发挥。

“敦煌画派”不仅是一个“画派”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重建。过去,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敦煌艺术被搁浅,被忽略,而且敦煌石窟所具有的宗教内容和属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其艺术的审美价值,妨碍了敦煌艺术积极走进当下社会。今天,我们终于发现敦煌艺术为中国现当代文化艺术的建设留下一个很大的空间,弘扬敦煌艺术必然为今天世界文化格局提供一个当代中国文化元素。

因此,敦煌艺术既属于历史,更属于现实。换句话讲,“敦煌画派”不仅涉及到古代和现当代深层的文化问题,还涉及到一个立足当代中国的文化立场。研究和建设“敦煌画派”不是发思古之幽情,其核心是研究和建设现当代的“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延续,也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一个开放的现当代的文化形态。

那么,如何在建设一个开放的“敦煌画派”的同时,又能具有中国文化的鲜明特征?这就需要尽快改变“敦煌画派”缺乏理论研究的状况,把敦煌美术学研究视为基础理论,由此支撑和促进有关“煌敦画派”的理论建设和绘画创作。一是梳理有关“敦煌画派”的历史。二是按照图像学的要求,对敦煌石窟的壁画和雕塑提出一个整体的研究计划,并选择重点,进行试点,促进敦煌美术学研究。三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敦煌壁画,结合丝绸之路的艺术,联系中亚文化艺术研究,有目的、有要求地进行美术临摹与创作,考察有关敦煌艺术当中外来文化与中土文化的演变,寻找和采用新的艺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