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北京文博会>新闻聚焦>

新闻聚焦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风生水起

2017-09-1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编辑:邱娟

2016年,北京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570.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4.3%,已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当前,北京文化建设开启了新航程。”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9月11日在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北京文化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产业前景广阔。

发力“文化+”

北京文博会现场精彩的呈现,正是北京打造全国文化中心的缩影。

记者走进工艺美术展区发现,滕氏布糊画、京绣、内画瓶等一批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工艺美术产品格外抢眼,在文化旅游景区与旅游商品展区正举办北京老字号联展,漆器、雕漆、彩绘脸谱、花丝镶嵌、景泰蓝、京城葫芦画、内画鼻烟壶等多个门类的非遗大师,现场表演绝活。

当下,各行各业都在大力推动融合发展,本届北京文博会也突出“文化+”的概念,以提高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和创新创意能力。

以“文化+科技”为例,文物及博物馆相关文化创意产品展区,展示数字文物复原、文博创意产品及文创VR技术,让沉睡在博物馆中的文物“活起来”。通过中国数字出版创新论坛、中关村数字文化节、中国3D技术与创意文化节等活动,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向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催生更多的文化产业与服务新业态。

发力“文化+”的文创实验区逐步成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新名片。统计数据显示,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文创实验区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新增文创企业近两万家,其中,新增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577家,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196家,注册资本合计584.44亿元。

京津冀文化合作正当时

文化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个文化带的地域范围涉及京津冀三地,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本届文博会在主展场设置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展区、京津冀运河文化展区,全面展示三地文化创新发展的丰硕成果。其中首度推出“京津冀运河文化展”,展示现场踏勘采集的较为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生动呈现北运河流域的文化图景。

北京通州展区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列为重点,深入推进通武廊一体化发展,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广泛实现项目对接和产业融合,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

助力文化“走出去”

热火朝天的“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悄然成为现实。

在主展场新闻出版与广播电影电视展区的蓝海云平台展位前,聚集了十几位参展企业代表,其关注点在蓝海云推出的“一带一路联播平台”,以共享传播模式,为企业定制“一站式国际推广”方案,助力企业实现全球“点对点”精准传播效果。

在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意愿强烈的同时,外商们也在寻觅商机。

记者在北京文博会主展场现场发现,参展参会的外商较往届有了大幅增加,参展商各显神通地展示着本土文化,推介本国文化项目,寻找合作机会。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伊朗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的驻华使馆及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代表处等国际机构参展。

据组委会介绍,本届北京文博会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中国“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国际多媒体协会和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等4个国际组织,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荷兰、波兰、澳大利亚等63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境外代表团组参展参会。

统计数据显示,前十一届北京文博会共达成合作意向、协议及交易总金额7861.05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