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第七届

[第7届]特色经济沐浴文化阳光

2017-03-23    来源:光明日报    

[第7届]特色经济沐浴文化阳光

——文博会促进文化与经济结合

光明日报

如何让文化产业成为特色产业?如何让文化产业引领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在文博会现场,我们循着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足迹,找寻这些问题的生动解答。我们欣喜地发现,这些晶莹璀璨的文化已经摆脱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静止状态,成为推动各地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新“引擎”。

市场激活千年文化遗产

文博会二号展馆内,五位身着轻纱长裙古装的乐者在青瓷乐器上优雅地演奏着,让人沉浸在久远的唐宋遗风中。“濒临失传的千年越窑瓯乐复活了。”浙江省慈溪青瓷瓯乐艺术团团长陈珊岳告诉记者。近年来慈溪市重视这一特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逐步构筑起以青瓷瓯乐为核心的青瓷特色文化产业链。

第一次参展的金华市古婺窑火陶瓷文化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王栋认为,古老的玉青瓷以“泥”的精神,“玉”的品质重回人们的生活,呈现风歌雅颂的生活方式,带给现代人诗意文化和美学生活。

中国这个以瓷品闻名、以“china”命名的国度,在今天,各地的陶瓷青花、粉彩、釉里红等争奇斗艳,形成特色产业。本届文博会期间,还成立了深圳陶瓷文化产业园分会场专门举行陶瓷企业作品展、中国陶瓷文化高端论坛、陶瓷造型工艺设计和外观装饰研讨会。

此外,文博会上,我们看到香云莎、油纸伞、剪纸、布鞋、纸扇……那些快要淡出现代人生活的物什,加入新的工艺和设计又回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市场上的新亮点。

项目带动特色文化产业

在第七届文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双面全异湘绣《西施》和《藏獒狮子》、双面虚实交叉针全异湘绣《雨后》等作品,向观众展示了湘绣“出神入化”的高超工艺。

在很多人眼中,文化给人的印象是古老的、传统的。其实,如果在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加以开发,文化产业完全可以做大做强,成为引领各地特色经济发展的龙头。

前来文博会招商的湖南湘绣城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曾伟清介绍说:“目前,我们正在利用湘绣的文化优势,建设生产经营面积21万平方米的国际展示中心,打造湖南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创建湘绣与旅游相结合的生产模式。”

在本届文博会现场,综合馆再次迎来了众多参展企业,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达到3226个,涵盖了文化产业的12个行业。各省区市展出的文化产品已经改变了“形象展”的旧面孔,各地展出的文化特色鲜明、产业化程度高、生产链完整的产品项目,代表了未来文化产品发展的方向。

“十二五”时期,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将继续成为各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据文化部部长蔡武介绍,到2015年,我国的特色文化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将达到1万5千亿元左右的规模,通过联动效应带动地方相关特色产业增加5千亿元到6千亿元的产值。

创意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假如没有文博会,深圳的观澜的版画村、三联的玉石村、水贝的珠宝园、南岭的丝绸园会不会仍是旧时风貌?

跟原来的版画村一样,目前,很多地方的特色文化产业依然存在规模小效益低等瓶颈,如何将特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课题。

据了解,文博会举办前,深圳的文化产业都是依附在制造业上,文博会举办后,文化产业就从制造业当中剥离出来,逐渐成长为深圳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一张城市“名片”。深圳国家动漫化产业基地、东部华侨城、中国茶宫……深圳将创意与文化及资源优势结合,把设计和地方产业调整和升级结合起来,借助“创意之都”的平台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2010年深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市GDP的6.7%。

文博会上,我们看到各地通过打造这些特色文化产业,用创意引领文化产业发展,从而实现文化与经济转型的良性互动。

在山东展厅,我们看到,用杞柳编成的几个叠起来的“麦垛”,悬空挂着的红绿蓝各色土布,以及手工艺人的现场表演,交汇成一幅传统“农家乐”。

据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潘鲁生介绍,2010年山东农村手工艺产业拥有企业4300余家,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带动近200万农村人口就业致富。

事实上,如果有好的切入口,文化产业很快就能找到市场进入点,潘鲁生对此体会颇深。曾经拍过动画片《孔子》的深圳崇德影视公司,看到山东美术艺术学院制作的年画动画短片之后,当即拍板与其合作拍一部关于鲁班的动画片。“传统工艺也要找到创意点,要与时尚元素相结合,这才能让传统产业活态化、市场化,找到产业化之路。”潘鲁生说。

(本报记者 李慧 张玉玲 易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