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第五届

[第5届]为锅碗瓢盆烙上文化印记

2017-03-17    来源:深圳商报    

30年前,潮州街头一个8岁的小男孩听到大哥在部队牺牲的噩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屋漏偏遇连夜雨,第二年,小男孩的父亲接着去世,让小男孩一下子陷入绝境。为了谋生,小男孩与另一个哥哥不得不早早出来工作。“9岁我就帮妈妈卖猪血,一盆几毛钱,然后踩着单车跟着姐姐一起去卖面粉,卖水果……什么都做过。一边卖东西,一边读书,其实那时我根本无心读书。”这一对兄弟就是惠宝隆集团的总裁卢少春和卢香宏。

20多年以后,当年的卢氏兄弟已是多家公司的老板。不过,爱好文化的弟弟卢香宏选择了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席卷而来之际,他斥资3亿元,在深圳宝安区成立了“中国首个以酒店文化为内核的”文化产业基地。

一个周末的中午,卢氏兄弟的弟弟卢香宏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

背着床板来深圳闯荡

卢香宏那天聊了很多。“卢氏兄弟,两个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赤手空拳地来到了号称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深圳,心里虚啊。要不是互相帮衬,互相鼓励,我们也走不到今天。”卢香宏打趣着说,“不过,革命尚未成功,兄弟仍需努力,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说着说着卢香宏唱了起来。

卢香宏16岁那年,哥哥卢少春刚结婚才5天,蜜月没度完,就拉着他来到了深圳。“我们怕没床,把家里的床板也带到了深圳。那时我们住在上梅林的荒地上,到处搭着猪棚,很少找到人影。我们就像个野人,住在山上,唯一的邻居就是老鼠……”卢香宏回忆说。

后来,听说姑姑在深圳开了店,卢氏兄弟便商量,不如去姑姑那里学做生意?于是,两人到了蛇口姑姑开的合兴厨具店,帮忙打理生意。姑姑以前在供销社上班,下海后开始卖锅碗瓢盆。见到老哥的遗子,自然又怜惜又欢喜。二话没说,她就让卢氏兄弟用三轮车帮着送货买货。有房有车(自行车),两人干活卖力极了。“我白天踩三轮车买货送货,还帮着卖点东西,很快就可以把店里几千种产品——细到一根牙签、一条绳子的进价卖价记在脑海,连我姑姑也做不到。”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卢香宏非常感恩戴德,“当年姑姑待我真是不薄啊。”说到这里,卢香宏眼中闪过一点泪光,“姑姑已近70岁了。”

有一段时间,合兴厨具店的生意不是很好。姑姑把卢香宏叫来:“阿宏,不如这样,你在单车后面搞两个竹篓,把店里便宜的、别人又没有的东西,放进篓子里,去那些厨具商场推销推销,看有没有人要。”卢香宏点头称是。一到中午,他就骑着单车,四处推销去了。

一天,附近新店开张,店里的老板向卢香宏打听有没有凳子。虽然没有,但卢香宏满口答应说“有”,便在附近的家私店找了几款凳子拿给老板挑选,老板相中了一款,问价钱,卢香宏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了2元,老板当场爽快地要了300张。当时,卢香宏瞪圆了眼睛,心扑腾一下跳到了嗓子眼,但是,他压抑了狂喜的心情,心里却犯嘀咕:“没有钱,我怎么进货呢?”他沉着地问老板可否先付30%的订金?当老板得知他是合兴厨具店的伙计后,立即支付了定金,卢香宏成功地赚了600元。“那个时候,姑姑每天才赚100多元。”他说。

600元钱原是他额外赚的,揣在兜里或是寄给妈妈都行。卢香宏也不是没有想过,可最后,他却没有这么做。“姑姑给我吃,给我住,又锻炼我做生意。所以回去之后,我就告诉了姑姑,怎么样赚了这600元钱。姑姑当时很激动,很高兴。”从那以后,卢香宏增添了一种自信,“看来,我还真是块做生意的料。”

经过那件小事,卢香宏也总结出了做生意的几个关键因素:“我意识到,做生意首先要有信用,还要有实体。同时,我也感受到深圳的商机。”

“我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

那年的除夕,卢氏兄弟要帮着看店,不能回家。当时他们依然衣衫褴褛,想着每年这个时候,妈妈都为他们做好新衣,如今,连条新底裤都找不到,两人不禁心酸得眼泪涟涟。也就在那个时候,兄弟俩下定决心——“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事业。”

过完春节,卢氏兄弟向姑姑辞行。临走时,姑姑一定要给他们工资,但被兄弟俩谢绝了。兄弟俩动情地说,“我们在这一年,学会了很多东西,你给我们吃,给我们住,让我们学习,我们一分钱都不要。”姑姑被他们打动了。她说,“你既然想做生意,我支持你们。”当时卢氏兄弟在宝安19区找了个店面,“开这个店时,她没要我花一分钱,用她店里的东西先摆满店面,有生意我再去进货。我记得当时一共有3650元的货物。”

开店当天,卢氏兄弟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800块钱,净利润175元。哥哥对弟弟说,“一定要出来干,死也要死在宝安。”

在宝安19区,他们一直做到1995年。1991年,兄弟俩砸锅卖铁,买了商铺,400多平方米, 300多万元。1994年,23岁的卢香宏成婚,结婚前一天,他还睡在商铺门口。1995年,待商铺装修完毕,他们搬到了泰华花园,店面从以前的100多平方米扩大到400多平方米。日积月累的人脉,使兄弟俩的生意越做越大,后来,他们搬到了宝安26区,买了一栋楼,一万多平方米,业务上也跟香格里拉、凯宾斯基等国际酒店展开了长期合作。

1997年,卢氏兄弟又开了一家厨具厂——佳厨厨具厂。后来,惠宝酒店用品有限公司与佳厨厨具厂携手组建了集团公司——惠宝隆集团,控股“惠宝”和“佳厨”。

创新成核心竞争力

当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价格竞争已没优势,卢氏兄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2007年,他们在香港注册成立了顾问公司,为客户提供最人性化的厨房设计。兄弟俩还鼓励员工发明创新,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酒店从市场上买菜,天天买,很容易就记不清食物什么时候买的,什么时候过期,什么时候该扔。那个时候,酒店一般会把买来的菜放在一个大的冰库,是一间房子,有各种温度。我们帮客户发明了输入食物安全数据的系统,每天在放菜时只需在电脑上输入时间和保存期,自动系统便会在食物过期后报警。”

“把垃圾筒做成冷库将垃圾冰冻防止垃圾腐败;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漏时会立即熄灭的火炉……这一系列科学人性化的设计,不单从技术上、流程上,还从卫生、安全、环保、消防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消费者的赞赏。在顾问公司的配合下,我们已经与香格里拉、凯宾斯基、希尔顿等国际酒店展开了长期合作,目前,我们还是他们厨房的首席顾问。”卢香宏回忆说。

此外,卢氏兄弟还自创了陶瓷品牌——酒店瓷“君红”,如今,在酒店行业里,这个品牌已经深入人心。

涉足文化产业坚定不动摇

弟弟卢香宏很有抱负,他不满足于只赚钱,他希望能把酒店文化产业当成毕生的事业。在深圳把“文化立市”作为城市的战略目标之际,卢香宏想到在锅碗瓢盆上注入文化,提升产品的价值。 于是,卢香宏开始谋划建造中国首个酒店文业产业园。“投资酒店文化产业园是我们的长远目标,做这个项目,矛盾和争议一直没有少过,但是,我始终没有动摇。”

当卢香宏决定做文化产业时,由于投资巨大,投资回收期较长,公司内部曾经呈现各种意见。不仅如此,外界更是诸多质疑。锅碗瓢盆里会有什么文化?难道这只是商家炒作的一个噱头或者是圈地的伎俩?

沉稳的卢香宏没多说话,他只是用迅速和有力的行动让人们渐渐都闭上了嘴巴。如今,雁盟酒店文化产业园已经整装待发,在文博会期间,雁盟酒店文化产业园将成为分会场首次亮相。

为了取个好名字,也没少让卢香宏费心。“雁盟”还是“宴筑”……这两个名字都曾令卢香宏心仪,他把名字随时挂在嘴边,见人就问,哪个更好。见到记者,也问。刚开始,他定名了“雁盟”,但有人质疑,大雁,飞来飞去,很不稳定,盟字,也好像是天天端着盘子要吃的,不吉利。有人给他推荐了“宴筑”。谨慎起见,他亲自四处做调研,征求高人意见。面对各种意见,改,还是不改,卢香宏最后说:“不改了,相信第一感觉。”于是,“雁盟”就成了中国第一个酒店文化产业园的代号。正是卢香宏这种坚定不移的气魄,在他创业的20多年里,一直伴随着他;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力量,才使得他能够领导群雁,朝温暖的南方翱翔。

酒店文化折射社会百态

那么,到底卢香宏是怎么看待酒店行业的文化内涵的呢?面对众人的指责和质疑,卢香宏终于开口了。他不加思索地侃侃而谈,让一直缠绕在记者心里的谜团逐渐解开。

“酒店客栈文化几乎和人类文明一样具有悠远的历史。中国上古时代的《周易》中早已单独列出了‘旅’卦。‘旅即次,怀其资,得僮仆贞’,旅卦爻辞中的‘次’,就是指最早的驿站。而现代考古学也在希腊的古埃皮道拉遗址中,发掘出了公元前7世纪旅馆的印记。酒店文化可以说是伴随着文明社会的进程在不断演化。”

卢香宏说,他所做的酒店文化产业不仅限于酒店,还包括高科技、创意设计、酒店建筑、工业产品等更广的范围。“我们要打造的是整个产业链。”他说。

“老上海百乐门里的笙歌夜宴,北京饭店里的外交穿梭,著名的酒店实际上就成为了一个时代舞台。从时尚文化介入酒店的瞬间,酒店就成为了时代最新概念的推动者。这个推动甚至深入到了具体的酒店用品。80年代白天鹅宾馆的餐具摆台建立了整个中国餐饮行业的服务标准;香港酒店的客房装修标准甚至至今仍在影响内地普通家居的装饰风格;可以说,酒店是创意、时尚、设计和文化产品的最先承载平台,我们生活中的新想法和好东西,很多是从酒店的实践检验后才走向了千家万户。”

“酒店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于是创意、艺术和时尚就有了用武之地。如果有一个地方,可以将世界酒店用品精粹云集,那就足以展示出世界文化的千姿百态。除此之外,我们还会注重酒店的软件——服务的品质,这也很重要。”卢香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