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第七届

[第7届]传统技艺+现代科技非遗走出市场化之路

2017-03-16    来源:南方日报    

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的开拓,今年的文博会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升级,首次在4号馆专门开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有20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参展。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4项,而深圳的香云纱、平湖纸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这里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

在该专门馆之外,国瓷永丰源、深圳市坂田手造文化街等文博会分会场也将吸引观众和商家的眼球。

可以看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始走出一条市场化道路;而有的由于仍只是静态被动保护着,由于市场的缺乏,能否传承下去也成为问题。文博会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形式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了一个成功的舞台,更为这些文化遗产搭建了一个走向市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走出一条市场化之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巨大精神财富。然而,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往往以一种静态被动保护的方式封存起来,对人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极大破坏。而最好的传承方式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化经营,使其走向市场,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同是“非遗”为何传承呈现两重天

5月11日,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坂田手造街分会场在坂田街道拉开帷幕。坂田手造街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5个非遗传承人现场献艺,在室外700米长的公共长街上,组织了富有感染力的手工制作项目的工艺美术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现场进行展示表演,游客可以围席而坐,边喝茶边欣赏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瑰宝包括朱仙镇木板年画、北京绢花、浚县泥咕咕、杨柳青年画、剑川木雕等来自全国各地的77个非遗项目。而在活动现场,最令坂田人引以为傲的是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坂田永胜堂麒麟舞等项目的展出和表演。

坂田永胜堂麒麟舞于1840年创编,随着其载体永胜堂麒麟队的发展,沿袭至今已传承有11代,已有169年的历史。为了迎接文博会坂田分会场的开幕,永胜堂麒麟舞第11代传承人张志明连夜从香港赶回,希望不错过这次宣扬麒麟舞的机会。为此,永胜堂麒麟队在这一天组织了48名队员到文博会的各分会场进行表演,弘扬传统文化。

一人舞头,一人舞尾,麒麟随着锣、鼓、唢呐的伴奏,伴着鞭炮声起舞,表现出传说中的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也表达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在开幕式上,坂田永胜堂麒麟的精彩表扬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喝彩,也让一直希望把麒麟舞文化发扬光大的张志明在这一天一直洋溢着喜悦。

不过,在这喜悦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让张志明很“头痛”的问题,那就是这48名队员都是请假来赶场的业余麒麟舞队员,今年已经53岁的他是永胜堂麒麟舞第11代唯一传人,由于没有足够资金培养专业队伍和人才,永胜堂麒麟舞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麒麟队每逢春节拜年、娶妻迎亲等喜庆活动时被邀请去表演,收入只有红包费,由于市场有限,没有经济来源,因此队员都是本村的兼职人员,平时在其他单位上班,表演时请假过来,都不是专业人员,最让我头痛的就是要找个传承人。”张志明说。

同一天,文博会国瓷永丰源分会场在永丰源瓷文化创意产业园隆重开幕。同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永丰源第5代传承人刘权辉却意气风发地在分会场门口迎接各方来宾和经销商。2010年12月9日,永丰源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在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信念下,去年永丰源第一次举办了文博会分会场。透过文博会的平台,永丰源提升并实现了产业发展的目标。刘权辉在传承家族陶瓷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后,更创造了陶瓷代表“帝王黄”、“满堂红”,多次被选为国礼赠送给国外政要,其产品也畅销国内外。

刘权辉告诉记者,永丰源计划每年实现100%的产值增长率,力争2011年产值突破10亿元,纳税额达1亿元。让刘权辉欣慰的是,作为传承人,他不仅把祖传的工艺技术传承了下来,还将把这些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最大化。

非遗传承人获政府资助

一边面临传承困境,一边红红火火,这是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的两种境况。在人们印象中,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能被人们记住的多是现代科技所创造的经济辉煌,其历史文化往往被忽视。为发掘深圳本土文化遗产资源,2005年开始,深圳市文化局组织了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规模普查,截至目前,深圳已发掘出24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分别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保护名录,其中58个被列入区级名录,先后两批共39个项目被列入市级名录,12个被列入省级名录,名录囊括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戏剧、民间舞蹈、岁时节令、传统手工技艺等项目,而本土传统项目“沙头角鱼灯舞”和外来项目“平乐郭氏正骨医术”也进入国家级名录。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出台了《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及《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及保护暂行办法》,并提出对开展传承活动的传承人及学徒都给予传承补贴和支持。

“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传统音乐客家山歌、民间舞蹈麒麟舞等这些传统艺术很难进入市场,开展传承活动的都是本土村里的村民或兼职人员,文化保护意识也很差,那么就必须靠政府的力量来保护,给予资金或其他方面的支持,让这些传统文化有传承和发展的平台。”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程太说,“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由于有了政府的资助,一些传统文化传承的效果也非常好,如大浪麒麟舞等,当地编写了教材,对当地居民进行言传身教等,优良的传统文化就被很好地保护和继承下来”。

深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平乐郭氏正骨医术”传承载体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院长黄明臣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得到完整的保护和传承,就需要制度和人才的保障。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同,“平乐郭氏正骨医术”是由医院来传承的。

“这意味着这个文化遗产的传承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整个医院的责任,医院要把这种文化遗产发扬光大。”黄明臣说。

对此,为了使“平乐郭氏正骨法”保护传承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平乐骨伤科医院制定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平乐郭氏正骨法”传承与保护三年规划》、《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平乐郭氏正骨法”保护、传承方案》,并评定了一批平乐郭氏正骨医术传承人及传承候选人,还申请成立了“平乐郭氏正骨法”市级保护机构。

2009年,该医院还成立了“平乐郭氏正骨法”传承、保护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下设一个专家顾问组和4个管理组:骨伤管理组、筋伤管理组、药物管理组、宣传组,“每个组都明确了职责、任务,一起传承平乐郭氏正骨的医术”。

黄明臣称,目前,由于医院一部分熟练掌握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的专家已年近七旬,因年龄和身体条件的限制,传授和带教“平乐郭氏正骨法”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弱。因此,通过个人报名、资格审查、演讲答辩等严格的评审程序,医院已经评出了“平乐郭氏正骨法”传承人7人、传承候选人11人。

“医院将对传承人和候选人定任务、定目标并给予经费补助,为其提供著书立说和传习带教的平台及机会,提供与其他非遗保护医药项目的医院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黄明臣说,而管理委员会还将每两年对已评定为传承人的人员进行复审,如没有履行传承人职责,将取消其传承人资格。而作为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也积极进行扶持和资助,“截至目前,医院的传承项目已经得到深圳市政府30多万元资助,虽然这笔资金对于传承这项工程来说是杯水车薪,但我们看到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也让我们有信心、也有责任把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接下来、传下去、深加工,让老百姓受惠。”

市场化是最好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在专家和不少传承人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保护与发展,市场化是最好的手段,最好的传承方式应该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和深加工,并进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化经营,使其走向市场,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刘权辉称,从现在的情况看来,永丰源的产业化还算不错,应该是走出了一条市场化的道路,尤其是把瓷器远销国外。

“之所以能做那么大的市场,主要在于永丰源在继承传统的优良工艺的同时,还能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对产品进行创新。”刘权辉说。

他介绍,经过刘氏家族几代人的探索和研究,不仅继承了颜色釉的传统制作技艺,而且进一步拓展了颜色釉的使用领域,从白瓷到骨瓷,创作出了灿烂夺目的“满堂红”、“帝王黄”骨瓷产品。同时,还不断开拓创新,以高新技术提升陶瓷产业,用最新的材料改造传统工艺,聚集了国际化管理团队和世界级的研发力量。

“我们的产品要开拓国外市场,在发扬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工艺技术的时候,必须也融合西方的文化和技术,让外国的顾客更喜欢。”刘权辉说,“60%保留传统,40%进行创新和融合”。仅2010年一年,永丰源就创造了20余项专利,占据了中国陶瓷业一半以上的专利数。正是不断的创新,它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文化产业的路子也越走越宽。

对于文化产业未来的前景,刘权辉非常看好自己的企业,他计划要力争在5—10年内在文化领域实现两个上市公司,创造产值50亿—100亿元,创税5亿—10亿元,成为国内瓷制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全力打造世界第一的中国陶瓷品牌。

创新同样也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动力。尽管深圳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在珠三角及香港颇负盛名,成为骨伤科诊疗的知名品牌。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每年收治病人达100万人次,已成为广东省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科医院,已被广大的患者接受。

黄明臣称,近年来,医院在运用传统的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的同时,不断吸收、引进先进的骨科治疗技术。而依照老院长郭春园捐献的祖传秘方制成的内服、外用药剂,除满足深圳及周边地区使用外,还可进入国内、国际医药市场,创造相当可观的经济价值。另外,医院还十分重视骨伤科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工作,自2001年起,医院共获得省、市级科研立项15项。其中,“熟地强筋合剂剂型改革——— 全国名老中医郭春园祖传验方制剂整理提高性研究”,获得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重点科研项目立项,“平乐郭氏合力推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获得省级立项,而后继的传承人也在不断创新自己的医疗技术。

虽然张志明还在为永胜堂麒麟舞的传承人问题头痛,但麒麟舞文化也开始了市场化步伐。去年,龙岗区坂田街道办牵头,约请了来自加拿大、菲律宾等国设计师,根据对麒麟舞文化的理解,吸收融合麒麟的形象、动作及其寓意的文化元素、内涵,用传统手艺和贝壳树脂等环保材料设计制作出《踏宝献瑞》系列共10种款式的手工艺衍生品。在去年文博会上,传统麒麟舞“孵化”的麒麟舞工艺品受到公众热烈欢迎。这让大家看到了古老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焕发出新的生命。

政府还需再给力

王程太说,今年文博会在4号馆专门开辟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不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更是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价值,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让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走向市场“像国瓷永丰源、香云纱、斯达高瓷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本身具有市场价值,加上企业再把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进行深加工,这样市场化就会做得很好。”但并非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能市场化,而且传统技术和艺术市场化都有一定过程,这就需要政府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和保护,在税收、资金、购买等方面进行支持,产品在市场化过程中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

“我一生的愿望就是把永胜堂麒麟舞发扬光大,但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张志明说。

据他介绍,由于永胜堂麒麟舞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从1998年他重组麒麟队开始,都是自己掏腰包维持永胜堂麒麟舞“每年都拿出7万—8万元出来。”从2004年永胜堂麒麟队开始在广东省麒麟舞比赛中获奖后,开始有一些奖金,但队员都是没有工资发的。因此,要保护和发展永胜堂麒麟舞,经济成了最大的问题,“以前政府没有补贴,现在1年补3万元,买一个麒麟头就要3500元,这一次为参加文博会就买了8个”。队员没工资拿,都不愿全心投入这个职业,培养接班人更是个问题。

他指出,永胜堂麒麟舞的影响在日益扩大,未来还是有前景的,希望政府能在资金上给予更多支持。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和市场化道路上有政府的支持,这一点对于黄明臣来说也更为重要。

他告诉记者,2002年,当老院长郭春园把祖传的13个秘方交给他时,希望医院能好好利用这些方子为老百姓服务。除了医院在利用这些方子开成处方给患者服用外,更希望能把这些方子转化成药丸和药剂,进入国内、国际医药市场,造福全国的老百姓。

“比如有一个‘熟地强筋合剂’的方子,调理人的肝肾,如果产业化的话可以强壮一个民族。”黄明臣说,“目前,我们正在准备申请国家准字号,把这些方子产业化,但中医药产业化不同于其他产业,因为这些药品的产业化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政府更好地做好产业化监督工作,然而从目前医药生产来看,政府的监督是缺位的”。因此,在政府缺位的情况下,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不仅不能造福人类,反而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市场化为一些潜在经济价值较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保护的可能。“造血”比“输血”更能强壮筋骨,市场化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自身生存力、竞争力。然而,资金和政策扶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发展的润滑剂,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健康发展,保持其内涵,需要巨额资金。面对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和发展,政府的投入往往顾此失彼且杯水车薪,只有政府更给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