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第八届

[第8届]深圳小吃首次“端上”文博会

2017-03-07    来源:深圳新闻网    

“非遗秀”扩容准入“门槛”高

文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内,深圳本土传统点心“合成号”首次亮相,原住民阿婆用民间朴实、传统的手法,现场展示制作过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今年文化产业发展一大热点。在文博会4号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记者欣喜发现,深圳小吃首次亮相文博会。

从“展区”到“展馆”

从2010年首次设立展区,到设立独立的展馆,再到强调其市场化的运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博会上,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过程。

2010年,2号馆创意生活馆首次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这是文博会创立以来首次设立“非遗展区”。

2011年,在上一年实践的基础上,文博会把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作为开拓重点,首次设立了独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4号馆)。

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程太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始终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提高参展准入门槛,今年呈现出两方面的特色与亮点:一是更加注重文化内涵,明确该馆的组展内容主要为国家级、省级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等内容;二是强调产品市场包装,以推动产品本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据介绍,本次参展的苏绣、潮绣、漆线雕、五彩瓷、香云纱、徐州香包等内容,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

王程太介绍,本届文博会参展项目众多,六大区域内容涉及民间美术、手工瓷器、刺绣与织造、雕刻与编织、茶艺、传统中医药等各个方面。

本土“人气旺”外来“求传承”

记者在现场看到,今年深圳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频繁亮相文博会,新旧面孔齐登场,里外一片欢腾。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国家级“非遗传人”现场展绝技,剪纸、雕刻、泥塑、编制轮番展现,吸引众人的眼球。

东莞“百岁牌制作工艺”的项目传承人、百岁老人胡葵欣喜地说,到深圳可以看到这么多熟悉的“老东西”,心里真是有种说不出的高兴。胡葵老人表示,民间文化大多凭借口传心授,以相当脆弱的方式代代相传。“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制作技巧将面临失传的状态。希望年轻人能多多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贡献。”胡葵说。

“老宝安非遗秀”专项活动集中展示老宝安传统文化产业活动,主要涉及蚝民生产习惯展示、洪圣古庙庙会、醒狮表演、粤剧展演以及蚝乡游等,还新增由深圳福永杂技团承办的杂技专场演出。

宝安区区级非遗“合成号”小吃首次亮相文博会,成为4号馆最具人气之所在。一块块香喷喷的米饼经过宝安本土原住民阿婆的双手,递到观众嘴边,展区内外欢笑声、响亮的沓饼声此起彼伏。阿婆们运用民间朴实而传统的手法,现场展示深圳民间传统小食制作的全过程。

“我们呈现的不仅是食品,也是深圳记忆,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希望参观文博会的中外朋友把"深圳味道"带回家。”深圳传统小食手工制作技艺“合成号”第三代传承人陈淦忠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