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第八届

[第8届]深圳文博会上李白杜甫变身Q版玩偶

2017-03-07    来源:重庆商报     

三峡博物馆与台湾设计公司合作开发的三峡文豪系列Q版玩偶

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屈原,以这五大文豪为原型制作的Q版玩偶,你愿不愿意带回家?昨日,在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三峡博物馆从与之合作的台湾设计公司处拿到了新研发的Q版三峡文豪系列样品,该系列产品预计年内将和市民见面。

三峡文豪变Q版玩偶

昨天中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重庆展馆,三峡博物馆负责文化产品开发的工作人员蔡春小心翼翼地捧出5个憨态可掬的小人儿:李白背着手似在“举头望明月”、刘禹锡乐呵呵地抚着古琴、白居易犹抱琵琶半遮面、屈原佩剑、杜甫奋笔疾书……这是蔡春刚从一家台湾设计公司拿到的Q版玩偶样品,材质是冷瓷,不易碎,易清洗。

“这几位文豪都有深深的三峡情结,都写过与三峡有关的诗词。”蔡春说,博物馆不久前与一家台湾公司合作,前者提出理念和设想,后者负责设计和生产,但产权归博物馆所有,该系列产品预计年内将和市民见面。产品上市时,底座上还会印上一句最具代表性的诗句,外包装盒上会有完整的诗词和诗人介绍。“之前我们已有一款秦良玉Q版玩偶,售价30元左右,卖得很不错。”蔡春介绍,“博物馆必须兼顾高端和大众消费者”。

据介绍,这家台湾设计公司主要从事礼品、旅游纪念品、艺术收藏品的设计与制作,拥有数百位设计师与雕塑师的设计研发部门,还有大型工艺品研发生产基地。

文化产品开发借助外力

“在开发文化产品上,我们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因此需要借助外力。”三峡博物馆副馆长柳春鸣告诉记者,目前,博物馆的文化产品主要有三类:一是以馆藏文物图案为蓝本开发的创意类产品;二是馆藏精品书画、文物的复仿制品、贴牌纪念品;三是图书、音像制品。

“文化产品是博物馆社会服务的延伸,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柳春鸣说,这一块的市场应该不小,“去年160多万人参观了三峡博物馆,哪怕每个人只消费1元,就是160万元。但实际上,我们一年的文化产品销售额还不到100万元”。

柳春鸣说,三峡博物馆已设计开发出了数十个带有馆藏文物元素的文化产品,但以摆件、装饰品居多,如凤凰琉璃摆件、送子观音摆件等,售价在数百元左右。“相对高成本、难普及的仿品,创意产品更受欢迎,各种消费层次都能兼顾。”柳春鸣认为,文化产品应该多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未来,博物馆将着力开发实用性小件,如5元、10元的书签、笔记本等更受普通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新闻纵深

重庆文化产品发展独创性和推广都重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有经验、有创意的专业团队合作,开发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产品;通过多个渠道宣传、推广文化产品,是我市多家文化单位和企业正在探索的一条新路。

市级文化示范基地、宝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寅表示,文化产品应形成一个产业链条。比如他们就依托已开放的宝林博物馆,正在打造一个“渝文化基地”,包括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主题酒店等系列文化产品,定位为重庆本体文化的展示、创作和交易,将于今年10月开放。

陈寅认为,在文化产品发展方面,应该做具备重庆特色的产品。“为什么别人会买?是因为在其他地方没有这个东西,或者做得没重庆好。”陈寅表示,文化产品只有具备了独创性和特有性才有竞争力。

大足石刻艺术品公司总经理刘能风也来到了文博会现场,并带来20多件造像产品。他笑着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以大足石刻这样的世界遗产为背景的文化产品,也需多吆喝。

“像我们这样的传统文化产品,纯手工打制,一件的制作时间往往需要一周甚至几个月。制作周期长、成本高,价格自然就上去了。”刘能风认为,传统文化产品只有加强推广、不断创新,才不会脱离市场。

刘能风说,目前他们也在开发一些趣味性十足的小礼品,如飞天造型的钥匙链、杯垫等,让消费者多一些选择。此外,今年还准备建网上平台,向海外“吆喝”大足石刻的文化产品。

市文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正在积极培育文化商品制造业,将围绕文化用品与特色历史文化产品制造,通过建设文化商品产业园,打造特色文化商品品牌,延伸文化用品制造产业链条,促进全市文化商品制造业快速发展,引导带动相关产业提档升级。

据悉,未来会引进国内外有规模、有实力的文化商品制造企业入驻,并充分利用全市各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一批民族民间艺术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基地。

我市将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展现文化内涵,提升产品质量,展示重庆文化特色,重点依托綦江农民版画、铜梁龙艺术品、荣昌陶器、大足石雕石刻艺术品、黄杨木雕等特色民间工艺美术品,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商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