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电影电视类

[第8届]深圳文博会上看新媒体短片:理想很美,现实苦涩

2017-03-07    来源:新华网    

“这头猪养了六年,总算可以卖了。”《卖猪》导演陈西峰在近日的深圳文博会新媒体短片交易推介会上说,言语间有欣慰,亦透出苦涩。在动画领域有二十六年履历的陈西峰,在这部时长11分钟的片子上耗费了六年心血。

在刚揭晓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上,《卖猪》斩获了最佳动画短片奖。此前,还收获了第十一届东京国际动画节最佳外语片奖、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等国内外大奖。它用浓厚的陕北风格艺术手法记叙了父子三人卖猪的酸涩经历,表现得壮观、凄美和博大,如同他所深爱的黄土高原。

陈西峰无疑是位理想主义者,在短片交易推介会上,他激情地宣告,“动画应有中国自己的主张,有独特的风格和本土的故事。”短片,这个轻巧的视频形式,此前由类似陈西峰的发烧友及大专院校学生占据主力位置。

伴随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潮的汹涌而来,各路人马突然发现,时长短、轻松幽默的短片与移动终端正是绝配。短片一时炙手可热,各大视频网站、广告公司纷纷涌入,连传统广电媒体也试图分一杯羹。商业利益取代早期的理想色彩,成为短片的主流。

但制作资金匮乏、渠道狭窄、商业模式单一,导致越来越多短片沦为品牌厂商的“广告宣传片”。不少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短片虽短,成本却不随时长成比例减少,再加上盈利乏力,被品牌厂商“包养”实在是无奈之举。百事可乐、凯迪拉克、诺基亚、三星、康师傅、卡地亚等品牌厂商也借助短片的高效的传播力,收获诸多眼球。

因《老男孩》等微电影而较早介入该领域的优酷网总编辑朱向阳认为,短片与传统影视的很大不同是,无法进入院线的大屏幕,很难获得发行收入,由于电视的时长、内容、立意、导向、质量限制较多,也难以突破,所以当前商业模式还是比较单一,可以说,大部分都是作为广告的推广载体。

一些网友表示,“虽然是广告,看着还挺有意思的。”但随着越来越多广告挂着短片或者微电影的名义出现,一些网友直呼上当,有网友就不客气地表示,“看几个前面还不错的微电影,到最后发现全是恶俗的广告,你要是广告就别打着微电影的旗号糊弄人好不好!”

“短片市场根本还没成熟。”知名的文化投资家、IDG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对记者坦言。这类以加长广告名义出现的短片商业模式,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担忧:或许人们在下一次点击之前,会更仔细掂量是否沦为品牌厂商的推广对象?

当短片与品牌厂商正处得火热,仍有一批制片人和导演,为着纯粹的理想前行。导演陈西峰还在继续为动画中国风努力着,他不愿意谈论作品的成本和收益,《卖猪》耗费的两百多万元投入和团队的离散,让所有收获的奖项染上了悲壮的色彩。“如果想赚钱,就不去碰动画短片了。”陈西峰说。

记者在文博会期间还碰到一位法国短片导演奥坦斯,25岁的他已经导过两部短片,在多国放映。

“过程很艰难,你必须有好的故事。这只是第一步。我的第一部短片,剧本写好之后,花了三年才找到资金。这三年,我把剧本寄给一些制片人看,他们说很感兴趣,但之后再没给我电话。”奥坦斯向记者讲述。

他介绍,即使在文化发达的法国,来自私人投资的钱也很少,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作为导演,不仅要和其他短片竞争,还要和每年几千部上映的电影争夺资金。为了维持短片项目的运作,奥坦斯业余时间写专栏、教授导演课。

“短片对我是激情的来源,在短小的时间内,通过精巧的构思,来触及观众的灵魂。我喜欢去放映节,观察观众们对我片子的反应。”奥坦斯说,他未来的梦想是成为真正的电影导演。这是在追寻前辈的道路乔治·卢卡斯在导演《星球大战》之前,通过纪录短片《面对人生》试手,库布里克在成为名导前,也拍过多部短片。短片历来是导演的试验场,谁知道呢,或许下一位名导就诞生在手机的小屏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