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第六届

[第6届]光明日报:文博会——新突破 新动力

2017-03-03    来源:光明日报    

从“招展难”到“一位难求”,从首届文博会成交20亿元,到今年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短短五年间,深圳文博会迅速成长,成为展示中国文化产业最新发展的亮丽窗口。文博会的足迹,也是中国文化产业近年来发展的缩影。国际舆论指出,中国文化产业已步入快行道,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远远超出预估。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印

证了这一点: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40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0%。从2004年至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连续五年高于同期GDP增速。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日益凸显。

文化与经济从来密不可分。1999年10月,世界银行提出,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也将是世界经济运作方式与条件的重要因素。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独特作用,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记者就此采访了三位长期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学者。

扩大内需的新路径

2008年,中国出版业创下了自1996年后12年间纯销售数量的最高增幅,创下自1982年后26年间的首次销售数量增幅大于销售金额增幅;2008年,中国电影产量达到406部,跻身世界前三名;国内电影票房达到42.15亿元,首次进入全球电影票房前10名;2009年,在其他许多消费增幅下滑的情况下,文化产业增幅仍然十分显眼。

陈少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我国经济目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文化和科技创新双驱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在全球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文化形象并没有带来相应的软实力,换句话说,我们的产品出口和文化提升没有同步。如果我国进入文化管理的阶段,文化发挥的作用将远远超出人们的预估,将对经济提升和软实力的增强带来双重影响。

文化产业是服务业发展的新样板,不仅自身具有高附加价值,还能拉动规模消费的高端服务业。文化产业能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新引擎。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娱乐产业可以打造全新的生活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感受技术和文化的乐趣。同时,文化产业能够成为制造业的新动力。中国制造业提升附加价值的空间就是和文化产业联姻,包括工业设计、家具设计、大型设计等方面都能带来提升。

文化产业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新路径。文化产业能够持续地创造需求,文化产业的创新和丰富让我们去更多消费。文化产业还是促进出口升级的新动能。一方面是产品服务向外输出,另一方面让外国人来中国旅游消费我们的文化产品,两方面必须通过文化产业来实现。

文化产业也是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新策略。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可以扩大服务消费,同时可以提升文化事业的效率,通过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降低国家投资成本,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扩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进而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文化体系。

传统资源的新整合

早先,由于不重视对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人们对民间文化的印象就是“又破又旧”、缺乏“品位”。而今,已连续举办了3届的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参观人数达100多万人次,总成交额达6000多万元,不但树起了“长春民博会”这个文化品牌,同时加快了民间工艺品的产业化进程,促进了海伦剪纸、桦树皮画、赫哲鱼皮制品等东北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产业壮大。

熊澄宇(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企业集团,培育优势产业,完善产业布局等方面还很不足,亟待全面盘整。

一是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缺乏按照现代产业观点的打造,优势地位不凸显。二是有些文化产业项目开发缺乏市场分析与科学论证,盲目上马,项目建设类型单一,过度集中在文化地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三是在文化产业布局上缺乏总体规划,难以形成贯通的产业链条。四是各地产业布局差异性不够,在产业政策、项目设置、发展目标、龙头企业设定方面趋同。

为此,我建议借“十二五”规划之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进行盘整。其一,对我国文化资源做全面分析,为长期开发设定边界条件。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特别是园区、公园类的硬件建设项目严格遵照《土地法》、《文物保护法》和上级部门批准的土地利用规划等设定的边界条件,坚持科学论证、审慎上马。

其二,对文化产业发展做全面调研,为长期开发打好经济基础。对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预期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行业,鼓励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融合、兼并、重组,力求改变目前“散”、“小”、“弱”的现状;推进文化资源配置的现代化、国际化、市场化程度,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

其三,对文化产业优势领域进行选择,为持续快速增长培植主导产业。要对不同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实现不同区域的不同功能整合。

产业发展的新布局

1990年,经济学家玻特提出著名的经济发展四阶段论,分别是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今天,我国的文化产业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如何确定自身的文化产业模式,抢占先机,需要对自身和全局的清醒认识和把握。

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呈现为从东到西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从发展形式上来说,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为传统资源依赖,具有本土性、初级性和鲜明的区域特色。目前我国西部大多数城市选择这种模式发展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成为推动中西部产业发展的引擎和突破口。

所谓创意产业新业态,如网络影视与传播、新媒体、动漫、网游与休闲娱乐产业、广告、手机增值业务、创意设计产业等,都是新兴的产业群体,以民营与股份制企业为主,更多地凭借现代高科技特别是数字化为基础,以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的高度融合为特征,寻找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根本的产业发展之路。它的核心是“创意为王”,创意新业态因社会青年一代更大的消费需求而具有引领未来的广阔前景。

我们如何选择文化产业发展定位?选择高端、中端还是低端?我们的发展是在创意产业的阶段,或是进入到了内容产业的阶段,还是进入到了眼球经济、体验产业这样更高的阶段?我认为,在战略选择上,东部第一梯队无疑应采取与世界发达城市发展历程类似的渐进模式,西部第三梯队将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模式,而中部第二梯级则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综合式发展的路径。

微笑曲线发展的两端是利益最大的部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应该选择微笑曲线的两端,因为它有知识基础、人才支撑、发展层次的要求,选择中端,选择错位竞争,也不失为一种智慧。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只有准确定位,合理布局,才能带来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