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第六届

[第6届]中国青年报:文博会 中国文化产业腾飞新引擎

2017-03-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文博会不仅仅是深圳文化产业展示和交易的平台,并正成为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一个桥梁。

第六届文博会开幕前夕,本报记者赴河南、陕西等传统文化大省采访,探索沉稳厚重的传统文化,如何借助深圳文博会的舞台重新腾飞。

引来真金白银 带来新观念

“没有在第三届文博会上签订的那个5800万的大单,就不会有眼前这个文化公园。”在河南省开封市,万岁山度假景区的市场部经理杨长坤告诉记者。

万岁山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后在战火中损毁。2000年起,开封市决心将这一历史遗迹进行保护性开发,但一直苦于缺乏资金无法启动,直到2007年,河南将万岁山度假景区项目带到第三届文博会上寻“婆家”,深圳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慧眼识珠,与其签订了投资5800万元的项目合约。

万岁山仅仅是河南通过文博会引资的一个缩影。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宏伟介绍,从第二届文博会组团参展开始,河南省在历届文博会上已签约文化产业项目19个,合同资金25.986亿元,在第六届文博会上,河南已确定签约项目31个,总额达96亿元。

在陕西,一批文博会上的签约项目也已落地生根。在大雁塔附近的大唐不夜城里,占地近10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文化商业设施“新乐汇”是第四届文博会上陕西代表团的重要签约项目。当时,美国华平集团与曲江新区签订了总额达1亿美元的合同,共同打造这个大唐不夜城中综合性的配套项目。

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对记者说,从2004年首届文博会开始,她已经先后带队参加了3届文博会,每届都有新体验、新收获。

除了引进资金、落实项目,处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前沿的深圳文博会传递出的丰富信息、现代产业概念和各地的文化产业形势更猛烈地冲击着内地发展文化产业的观念。

在即将到来的第六届文博会上,河南开封市所属10个区县的书记、区(县)长都将来到深圳,为各自区县的文化产业发展“取经”。开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树田告诉记者,让这些“父母官”全部到深圳去,为的就是转变政府官员的文化产业观念,进而扩大开封文化的影响力。

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一直是深圳文博会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河南采访时,记者提出想一睹河南当代演艺文化的精品舞剧《风中少林》时,被告知,该剧正在全国巡演。

“《风中少林》到目前已巡演500多场,成为国内效益最好的舞台艺术作品之一,这都离不开4年前的文博会。”郑州歌舞剧院的负责人说。实际上,《风中少林》早在第二届文博会上便来到深圳并作为文博会艺术节的开幕演出与观众见面,结果,《风中少林》成为那届文博会上的亮点,演出邀约不断。

今年1月28日至3月1日,《风中少林》赴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和悉尼演出33场,赢得了令人满意的票房和口碑,所到之处,更是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

文博会同样也成为深圳文化企业大步“走出去”的好契机,2009年第五届文博会上,华强集团自主设计制造的文化科技主题公园成功签约出口南非,该项目总投资2.5亿美元,成为中国向非洲出口的首个大型文化产业项目。

搭建永不落幕的文博会

“深圳文博会不应该仅仅是开幕那几天的热闹,更应该成为各地文化产业交流和交易的一个长效平台。”在河南、陕西等地采访时,多位负责文化产业的官员和企业负责人均表达了对深圳文博会同样的期盼。

记者在文博会组委会了解到,成功举办5届文博会的深圳已开始搭建一个永不落幕的文博会。

作为深圳文博会常设性的文化产权交易机构,2009年11月正式挂牌的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成为开启永不落幕文博会的一把金钥匙。通过这个平台,优质文化项目可以进行挂牌交易,文学作品等著作权和版权可以在这里转让或授权,文化产品期货及期权等类文化产品在这里创新……

这也是一个“文化创意”与“金融资本”常态对接的平台——承担着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文化企业孵化加速平台、文化产权登记托管平台四大功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汇入源源不竭的新鲜血液。本届文博会上,深圳还将推出多项扶植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强力举措。

对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成立,清华大学一位专家表示,这标志着中国文化产业交易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努力有了实质的突破,内容产业与金融、保险、信托机构一起拓展了新的合作空间。(本报深圳5月13日电 记者 武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