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第一届

[第1届]深圳社科院教授彭立勋:撬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支点

2017-02-28    来源: 南方日报     

2004-11-17 19:57:53  南方日报  洪奕宜

深圳社科院教授彭立勋谈文博会意义。摄影何俊

彭立勋,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顾问,《深圳文化发展蓝皮书》主编。原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曾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深圳市宣传文化精品奖等。

“深圳的文化内核是创新”

当很多人对深圳文化提出质疑的时候,彭立勋认为它是一种创新、宽容、多元的文化,契合了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年轻与活力。“以人为本”,这是战略调整问题,而不仅仅只是口号。

记者(以下简称“记”):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历史并不长,由此,有人认为深圳是个“文化沙漠”,您觉得深圳文化的历史积淀是什么样的?

彭立勋(以下简称“彭”):从建立特区以来,深圳是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这就必然决定了它的文化内核是创新的,它的核心价值是在不断否定中得到发展的。我认为看待深圳的文化,不能按照一般的标准,仅仅从时间的长短来加以评价。其实深圳在文化上是有积累的,并不浅薄。在思想观念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它体现的就是一种实干精神。深圳的文化成果也是不少的,比如在舞蹈、戏剧、新闻出版方面,都有很优秀的作品。

这种新文化还体现了一个开放包容的特点。因为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所以它的文化也自然体现出一个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兼并的特点,这种“非牛非马”其实就是多元性的体现。深圳的文化就是中国社会在转型期的一个典型表现,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定位。

面向市场就是面向大众

文化与经济相结合,于是就催生出一种产业。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来说,文化产业的地位如何?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多大?而说到深圳自身,彭立勋认为深圳的文化产业潜力很大。

记:文化和文化产业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彭:文化和文化产业是不同的。文化有大小文化之分,大文化指的是文教科体卫,小文化指的就是其中的“文”。这些都是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而文化产业指的是文化与经济的结合,除了社会效应之外,还要注重经济效应。

记:文化产业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支柱产业”吗?如果可以的话,深圳的条件成熟吗?

彭:文化产业已经成了当今社会很多国家和城市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新闻传媒、旅游、新闻文化、信息文化、广告展览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其实在很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比如日本,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了17%,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15%。而按照去年的统计数据,深圳只有4.73%,还不到5%,这个数字和北京相当,但是远低于上海。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在经济发展的时候,文化产业也逐步开始了,文化很早就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入市场,所以说起步还是比较早的。比如华侨城集团的经营,就是旅游文化走产业化道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深圳有很好的经济基础,比如高科技比较发达,像数字电视、信息科技等都位于全国前列。

另外,深圳目前也有一批既懂得文化也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也就是复合型人才。深圳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还是很有优势和潜力的。

记:深圳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还有哪些不足?

彭:不足是存在的。比如,文化产品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原创性的文化品牌不多,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还不是十分合理。比如新闻传媒、印刷、旅游文化等方面要继续发展,另外,可以在会展广告等创意设计方面加以开拓。

深圳在文化产业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发展势头很好,基本实现了以市场为主导。

记:文化进入市场,与经济相结合,在获得一定效应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会因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而背离了文化的本质。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彭:事实证明,文化和经济的结合会更加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大大增强了经济的活力。文化和经济是可以统一的,因为这个市场是群众的市场。面向市场和面向群众是一致的,面向市场就是面向群众,两者是没有矛盾的。比如报业集团的运作,它的对象是广大的市民,这是传媒产业的市场所在。于是,你可以看到集团属下的报纸都可以办得很活泼,形式也很灵活。我们应该相信绝大多数受众的文化消费是健康的。所以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是可以有机统一的。

当然,问题也是有的,但是我想这些都要依法管理,目前已经有一些相关的条例出台来规范文化市场。但是我感觉,整个国家的文化法规制定是严重落后于文化的发展,所以导致出现很多漏洞,比如音像制品方面。

文博会将给深圳带来什么?

“博览天下文化,荟萃产业精华”,文博会将成为继高交会以后的又一张城市名片。而彭立勋从整个城市战略发展角度出发,认为它更大的意义是成为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契机。

记:深圳为什么要举办文博会?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彭:深圳在提出“文化立市”战略之后,就一直在琢磨怎样去推进高品位的文化。考虑到深圳独到的优势和自身特点,其实要发展深圳的文化,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比如继续繁荣公益性事业,与其他城市相比,深圳的博物馆、图书馆都还远远不够,文化设施方面也还不完善。也就是说在文化事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那么,我们举办文博会又是基于哪方面的考虑呢?那就是要继续做大做强深圳的文化产业。对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我们应该让两条腿走路,让两个轮子一起滚动。我们已经看到,高交会成为撬动深圳高科技经济发展的支点,那么,我也提出文博会应该也成为撬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支点。

文博会可以给深圳带来什么呢?首先,可以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走向市场,实现市场运作。整个文博会本身就是一个市场,有买方,也有卖方。其次,可以借此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发展水平。还有,就是可以促进外向型产业的形成。现在我们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问题,就是和国际接轨不够,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和影响力。引进外资不多,产品也没走出去。不单是深圳,我们国家就是一个文化进口大国,走出去的非常少。而现在我们也能看到国家在大力提倡影视走出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文博会是一个平台,为我们的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一个平台。以前不要说深圳,就是在全国也几乎没有这样的文化产业的交流活动;即使有,也是单项交流,不像文博会这么综合和全面。

记:您认为文博会应该办成什么样子?重点在哪些方面有所为?

彭:我比较欣喜地看到,这次文博会在办会模式上已经体现了文化体制改革,它不是由政府出资包揽,而完全是按照市场化模式来运作,按照市场规律来运行,这本身就是一种改革。

我希望文博会能有一些实际成果。首先,在项目签约方面能有一些收获,包括深圳本身,无论是深圳的成果被别人看中也好,还是深圳看中别人的也好,都是一种收获。其次,能利用这次机会学习到世界上最新的文化管理经验,让企业能够参与进来,通过这个平台达到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交流沟通的目的。还有,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这个实惠指的是让老百姓也能感受得到文博会的这种气氛,享受得到实在的成果,而不只是一部分人的活动。比如这次文博会中的主持人大赛、图书展览等,要让市民都能得到文化方面的享受。

记:文博会体现的是精英化还是大众化?

彭:都有。你看这次文博会的活动不仅有高层次的论坛,也有很大众的一些活动。比如国际书刊精品展、新闻漫画展等。又比如文化论坛,虽然有很多精英出席,但是也是面向广大市民的,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去听听。

记:举办文博会对于深圳的文化发展来说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彭:这次文博会的举办是个很好的契机,可以极大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提高市民文化、道德等综合素质;从更大的角度看,有利于促进文化战略的实施。再补充一点,广东省要建立文化大省,广州和深圳两个城市担负着建立文化强市的责任,所以,举办文博会的经验不仅对深圳有帮助,对整个广东省也有借鉴意义。

鹏城文化产业扫描

印刷产业

深圳的印刷产业这几年异军突起,持续增长,从1979年的总产值0.007亿元,猛增到2002年的163.2亿元,年均增长54%,固定资产净值从1979年的0.0018亿元,猛增到2002年的75.7亿元,对全市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稳定在4.5%-5%之间,不仅成为全国三大印刷基地之一,而且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高端精品印刷中心,也是香港印刷产业连接珠三角地区的枢纽和进入内地市场的门户。

文化旅游产业

深圳是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这里培育了世界之窗、欢乐谷、民俗文化村、明思克航母等一批全国著名旅游景点,集娱乐性、参与性和高科技为一体,在全国很多地方被借鉴和推广,产生了较大的辐射效应。至去年4月世界之窗开业9年之际,已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400万人次,经营收入27.32亿元,实现利税10.35亿元。

工艺美术产业

深圳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逐渐成为深圳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深圳工艺美术产业现有各类企业1700多家,年产值达到150多亿元,在规模、产值、产品开发能力、加工工艺及技术设备等方面均居全国同行前列。

传媒产业

深圳报业集团成立1年多来,资产总额已经超过50亿元,成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报业集团”;集团的自有物业总量达到30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自有物业总量最大的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和发行集团的资产规模分别为33亿元和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