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艺术深圳

[第12届]2016艺术深圳:“巴塞尔”的感觉

2016-09-22    来源:深圳晚报    

艺亦网展位上观众正在对着岳敏君的作品拍照。深圳晚报记者 杨端端 摄

深圳晚报记者 杨端端

9月19日中午,离艺术深圳的撤场时间已经很近,文博会公司副总李景云促成了一单成交——本次艺术深圳展品中微信朋友圈转发率最高的一件艺术装置《石语》,被台湾大象艺术空间的老总钟经新购买了。

钟经新女士既是位油画家,又是画廊主,还是实力收藏家。她全世界参加艺博会,私人收藏的艺术品就达七八百件,绝对是当代艺术的专家。“在展场内来来去去看着这件装置,被它的东方文人禅意的美所深深打动,因为自己是修佛的,很有契合感。”钟经新告诉记者:“ 作者是鲁迅美院刚刚毕业的雕塑系研究生,很有才华。”

买买买

艺术深圳购销两旺

事实上,本次艺术深圳期间李景云远不止促成了这一单成交,而且大部分参展画廊都有成交——博而励,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站台中国,龙门雅集,竹空间,盒子,还有德萨,空白,艺术云业绩尤其显著。深圳市青年收藏家俱乐部的发起人,深圳e当代美术馆馆长徐文告诉深晚记者,据他了解,今年艺术深圳各个画廊的销售情况很不错,基本超出了预期,“我知道有的画廊销售了多达17幅作品。像薛峰这样的艺术家作品甚至被扫购一空。”

徐文说,深圳不乏实力的国际化资深藏家,他们的身影频频出现在香港、伦敦、纽约、北京和上海的国际市场上。去年这些藏家参加艺术深圳的心态是,就算对作品感兴趣,还是到北京再说吧,而今年大家都真正出手了。徐文还亲眼看到了第一次购买艺术品的藏家出手,“这些都是很好的信号!”徐文认为2016艺术深圳的关键词就是“认可”两字。“深圳的这一天来到并不惊讶,不过比预计中来得更早。”

温床渐成

深圳艺术商机愈加浓厚

杨锋就是在本次艺术深圳上出手好几件作品的资深藏家。他是一位有国际视野的资深艺术家,在国外留学过,事业也在全球展开。杨锋表示,这次去北京出差之前特意到艺术深圳展场看了好几个小时,常青、香格纳、德萨、站台、博而励、唐人……很多画廊都是他熟悉的,每次去北京必看,这次来到家门口,自然更好。他感觉,本次艺术深圳的品质提升很显著。

“在香港巴塞尔展上遇到很多来自深圳的藏家,我们嗅到了深圳的商机,所以这次决定来试一试。”常青画廊公关总监彭咏仪告诉记者。

大象艺术空间两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又多次作为西班牙马德里Arch展唯一受邀的台湾画廊。虽然见多识广的钟经新表示,来参加本次艺术深圳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因为看到今年有大画廊的支持,“看到大画廊就看到了可期待性。”

在see+画廊摊位,工作人员正在忙着为客户包装着作品,艺术总监画儿女士曾经就是深圳人,她告诉记者,本次see+的销售也很不错。从起步就代理国外摄影大师,有着良好学术背景的see+画廊这次几乎全部带的是影像的作品,有张雅心、火风、魏壁、曾忆城、卢彦鹏、黄晓亮等艺术家,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摊位。

“深圳作为设计之都,又紧挨着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城市的经济水平到了这个程度,艺术消费起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我们参与艺术深圳就是希望一起来培育这个市场。”画儿说。而艺海棠、风眠艺术空间两家画廊带来了诸如何坚宁、苏新平、汤柏华、康剑飞等实力派的作品。两家画廊表示,他们更加看重在艺术深圳这个平台的传播效应,艺术家能够在这样专业的、有品质的公共艺术平台上展现是有说服力的。

美术教育

藏家在观众中培养

有人感叹,2016艺术深圳有“小香港巴塞尔”的感觉:健旺人气,大牌画廊,高质作品。

除了专业人士和藏家,这次观众还有很多普通观众。北京彤画廊的老总孙彤说,有一家几口过来看展的,有艺术机构带着孩子来看的。或许他们现在并不是买家,不过这不要紧,藏家就是在看展中慢慢培养的。

“我最小的藏家是95年生人,还在美国读书。新一代的年轻人受父母爱好的影响,又很早接触互联网,视野开阔,没有什么框框,艺术收藏起步很早。”孙彤介绍,艺术品不是必需品,而爱好和收藏是不一样的,但要拥有也需要一些经济实力。不过也不用很夸张,中产以上就行。孙彤的画廊中艺术品从几千到几万的价位都有。她建议,中产阶级的收藏可以从一年五万、十万开始,“五万十万元如果不做收藏,就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掉了。”

不过孙彤强调,“收藏这件事必须得喜欢,也应该懂,什么也不懂就挂在家里,这是土豪的做法。有兴趣以后逐渐去学习,这个过程中会慢慢上瘾。我身边的年轻人,对艺术喜欢后就去选修艺术史。” 孙彤表示,虽然深圳不像北京上海藏家基础那么深厚,但是深圳的潜力很好。在孙彤看来,艺术博览会有很强的美术教育的作用,“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有去美术馆,去画廊看展览,下一代的藏家形成就会水到渠成。”

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观众都艺博会是怎么一回事,有些观众进场很长时间才惊觉这里的艺术品是可以卖的。在一些画廊主看来,对艺术史熟知,对艺术品有判断能力的观众也不算多。大部分观众考虑的是对艺术作品本能的喜欢,而不管艺术家的定位和收藏预期等因素。另外还有一些观众一上来就习惯性地用手摸画,这些基本的观展礼仪,也将靠各种美术教育进一步的传播来传递给观众。

众人合力

培育深圳艺术土壤

大象艺术空间是本次唯一来自台湾本土的艺廊,既有出手又有入手,老板钟经新对收获表示很满意,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夸赞艺术深圳“风生水起,树立了品牌形象”。展览结束后的第二天,钟经新就到城中几处踩点,希望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将自己画廊首个大陆分支点放在深圳。

在藏家杨锋看来,深圳艺术院校少,艺术家少,画廊少,导致艺术市场相对偏弱。这个土壤的培育不是一天两天的,需要一个过程。艺博会是传播面很大的事件,而深圳的各个机构还在自己的空间做展览和讲座,这些都能促进整体环境的提升。在艺术深圳期间,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在“有空间”做了一场名为“Reality Bytes”(现实的字节)的国际化高品质当代艺术展。深圳本地的画廊和艺术机构也积极配合2016艺术深圳,同时间开启了自己的重头展览。

不少画廊主还为艺术深圳积极献策。在北京、香港和曼谷都有设点的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郑林建议组委会邀请深圳大型企业的老板们来观展,他们的到来会让艺术深圳的影响力一下子出去。“就像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展场上你总能看到马云的身影一样。”

来自成都的著名画廊“千高原”老板刘杰表示,今年展览的质量有全方位提升。当今全球艺术博览会风起云涌,艺术品的收藏是尖端人群,希望艺术深圳保持水准,往深度推广,不用盲目求大。

“深圳不见面,北京上海香港常聚首”。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深圳艺术品藏家们的状态。这种“深圳式财富艺术反差”一直困扰着很多深圳的艺术家、画廊和从业者们,也促使大家的思考。尤其是负有振兴深圳文化艺术使命的文博会公司,在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后,在2015年将“艺术深圳”艺博会成功转型。很明显,2016年的“艺术深圳”在组委会“新高度撬开新市场”指导思想上的一个跨越式发展。人们相信,当“认可”成为2016艺术深圳关键词,终结“深圳式财富艺术反差”的目标也不再是很远的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