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香港特别行政区

[第12届]香港展区:“香港旗袍”的传奇故事

2016-05-15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时值周末,大量深圳市民涌入会展中心参观文博会,入场处大排长龙,人头涌动,好不热闹。记者在2号馆香港展区看到,一批精致的“港味”手工旗袍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尤其是女性参观者的目光,大家驻足围观,拍照留影。这批精致的“港味”旗袍由深圳皆一堂出品,别具一格的旗袍与国粹手工艺结合的展览形式,讲述着“香港旗袍”的传奇故事。

旗袍,对于香港文化来讲,蕴涵着厚重的历史意蕴。上世纪50-60年代,许多上海手艺人来到香港谋生,其中就有许多拥有精湛手工技艺的裁缝和他们的学徒,精致和周到的服务令“上海裁缝”在香港声名鹊起。

伴随香港经济的起飞,国际服装品牌打开了香港人的视野,他们开始摒弃过去用大量手工绣花钉珠等工艺来凸显美感的方式,而开始尝试用进口的蕾丝、印花面料等制作旗袍。由此逐渐形成了香港旗袍的特色。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旗袍为中上阶层女性的普遍服装。当时的旗袍也追随着西方服饰的潮流,袍身紧窄,强调纤腰,裙摆收窄,领子加高,穿在身上颇有妸娜多姿之感。

旗袍文化在香港得到保存及传扬,其中两个主要形式是校服和国际选美赛事,不但使海外社会广泛认识了旗袍,也大大推动了它作为“民族服装”的观念的形成。

香港旗袍一直拥有自己的特色,简约时尚、大方利落。香港回归之后,与内地的交流愈来愈频繁,很多香港时尚精英将国际视野与多元艺术风格引入内地,另一方面,他们也有机会接触更多扎根于中国的国粹经典与手工艺术,这两者的结合与突破,成为服饰文化新的起点。

2012年在深圳创立的皆一堂,汇聚了深港两地的创意设计人才。本次亮相文博会的数十件手工旗袍,就是由来自深圳皆一堂的杨棋彬先生主创设计,杨棋彬先生是香港时装设计师协会主席,香港贸易发展局成衣业咨询委员会委员,早年留学于法国著名时装学府,一直以来致力于促进两地时尚品牌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