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福建省

[第4届]千年南音令人醉贵州风物令人迷

2008-05-19    来源:深圳特区报    

  文博会上的赣州民间唢呐表演。 本报记者 岑志利 摄

从福建的南音,到江苏的昆曲,再到陕西的秦腔,贵州的蜡染、剪纸、银饰……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物质文化遗产,文博会上,各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纷纷在包装后精彩亮相,大放异彩,引来无数关注。

福建南音引来众多观众

福建展台前,7名身着旗袍的美女先是表演唱,在台上借绣花、画画来抒发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后,姑娘们端坐,怀抱琵琶,浅吟低唱,余音袅袅,不绝于耳,引来众多观众。

“你们听到的可是千年古乐呀。”在悠扬的乐声中,厦门市南乐团团长吴世安告诉记者,姑娘们刚才演奏的是南音中的弹唱曲目《长相思》,该曲唱词取自唐朝诗人李白创作的“长相思”,表现女子对久戍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南音产生于福建闽南,起始于唐朝末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堪称真正的千年古乐。”吴世安说,南音注重各乐师间的默契配合,巧于工细、脉络清晰、节奏疏密有致、气韵饱满、音律精确、蕴涵丰富,尤其注重箫弦的演奏技法,在唱腔方面讲究“字重韵轻”、“字正腔圆”,寓刚毅于婀娜,发音清丽秀雅,传唱千年,历久不衰。

“文博会是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可以让传统的南音走向世界。”他说,如今,在闽南,在东南亚的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都有南音在传唱,但凡有闽南人的地方,都能听到南音,“我们希望借助文博会的平台,让经过现代包装的南音更好地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南音,接受和欣赏南音。”

记者现场了解到,人杰地灵、文化深远厚重的福建还充分发挥戏曲大省的优势,带来了闽剧、梨园戏、莆仙戏、提线木偶戏、布袋木偶戏等诸多剧种,让参展的中外观众眼前一亮。

蜡染剪纸历史悠久

来自贵州都匀市奉合乡的水族剪纸艺术家韦帮粉虽然在乡下还有自己的田地,但广东对于她来说并不陌生。她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过广州,近年来更先后两次来到深圳,参加文博会。

韦帮粉擅长剪纸,她兴奋地告诉记者,从上一届参加文博会开始,她就尝到了甜头,很多参展的观众都对她的剪纸感兴趣,甚至有外国的观众也喜欢中国剪纸这个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今天是此次参展的第二天,我的展台前已来过很多观众,询问剪纸卖不卖,有的还要我现场教教剪纸技巧。”韦帮粉高兴地说,她此次主要是展示剪纸艺术,以表演为主,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的剪纸艺术。

贵州代表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剪纸刻皮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二者既有相通之处,又有许多差异,虽然都采用剪刻的方法,但传统的剪纸主要是广大农村妇女在劳动闲暇时间进行的个人创作,作品大多用于节日庆典,内容也基本上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刻皮则主要应用于我国皮影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