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香港特别行政区

[第4届]文博会“香港日”摇响“布郎鼓”

2008-05-09    来源:深圳商报    

  ▲阎惠昌拿出一个“布郎鼓”

  ▲香港中乐团

第四届文博会将于5月16日拉开大幕,这届盛会首设了“香港日”主题,将开幕当天定为“香港日”,并邀请了香港文化大使、被称为“民乐翘楚”的香港中乐团来深演出。7日,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阎惠昌一行人来到深圳,召开了记者见面会。他对在深圳的演出充满期待,并透露乐团将在演出当晚免费派发“布郎鼓”给每位观众,让观众与乐团一同互动演出压轴曲《黄河畅想》。

期待通过文博会让大家都关注民乐

在7日的记者见面会上,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阎惠昌介绍,香港中乐团成立于1977年。这30年间,香港中乐团以每周27个小时的演出、训练、活动时间,创造了多项奇迹:是中乐团中演出场次最多的,达到了3000多场,所演奏的作品也超过3000首,还创造了千人二胡、三千人同鼓、五百人同笛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另外,香港中乐团也是第一个在世界知名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演出的中乐团。因此,香港中乐团经常以“香港文化大使”的身份到世界各地演出,让西方人了解现代中国民族音乐。

提到此次作为文博会“香港日”的主题活动,阎惠昌高兴地说:“深港就一河之隔,而31年间中乐团却只来深圳演出过一次。非常高兴今年的文博会有‘香港日’这个安排,我们会在开幕的第一天、在新建的深圳音乐厅,为深圳观众表演,这是一种幸福!为了展示乐团‘植根传统,融汇东西’的艺术特色,这次音乐会特别选了六首充满地方民族特色及两首充满香港特色并由香港作曲家创作的作品。我期待这次文博会可以提供平台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中国民乐,也希望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能从中乐团身上发掘一些发展民乐、创新民乐的经验。”

以创意焕发传统民乐生命力

这次是中乐团二度来深,演出曲目是特意为文博会量身打造的,均曾由香港中乐团在世界各大著名音乐厅或音乐节演奏,包括北京国家大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温哥华音乐节及英国皇家庆典音乐厅等,获当地观众、艺术界及传媒高度评价。阎惠昌介绍道,曲目从滇西土风《基诺舞》、《阿佤山》到东北的《黑土歌》,从香港本土作品《八骏》、《庙祭》到山西民间吹打乐《大得胜》等,风格迥异,力求将大江南北的民乐民俗都展现在观众面前。其中,隋利军的三弦弹唱与乐队作品——《黑土歌》充满东北的乡土气息,演奏时由乐手一边刮击农具筲箕,一边以耕作木铲击打舞台地板,强烈的节奏感带起每位观众的兴奋情绪,“我们在世界各地巡演中,几乎每次《黑土歌》结束的时候,国外观众都会兴奋地全场起立,因为这种原生态与现代音乐的配合只此一家。”阎惠昌说。

以交响乐的形式表现中国民族音乐,香港中乐团30年来一直在力求以创意焕发民乐的生命力。阎惠昌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消息:中乐团创新的“环保胡琴”已经研发成功,即将于6月在香港亮相。“以4米长的蟒蛇皮可做12把二胡推算,每年我们要杀逾400条蟒蛇取皮。而且用蟒蛇皮制造胡琴有不少缺点,如蛇皮要先弄湿才蒙到鼓面,容易使胡琴出现哑音,一到高音区域就开始衰减,蛇皮受温湿度变化的影响很大。去年我们采用可循环再造的纤维膜取代蛇皮制作胡琴,不仅更符合环保原则,还让胡琴的音域更宽广、音色更美、表现力更丰富了。”他说。

派“布郎鼓”请观众参与演出

发布会刚刚开始,阎惠昌拿出一个拨浪鼓,摇得咚咚响。他告诉记者,乐团将在演出当晚免费派拨浪鼓鼓给每位观众,让观众与乐团一同互动完成最后一曲《黄河畅想》。他介绍说,拨浪鼓的正确名字其实应该是“布郎鼓”,是以前卖布郎招揽生意用的。“鼓是表达华夏民族的精神,作曲家的创作灵感正是因为偶然在小镇上听到了卖布郎的叫卖。”演出前阎惠昌会对观众们进行简单的训练,然后在最后一个经典曲目《黄河畅想》中和香港中乐团一起演奏,到时候将会台上台下互动起来,形成一片鼓的海洋。

至于这样做的目的,阎惠昌说:“我们希望不要太一本正经,而是要一本正经得大众化,这不是噱头,而是文化。返场时我们可能还会演奏《神雕侠侣》。有人问,这样一个专业大团演奏流行歌曲,以前还曾在室外与三千名香港观众一起打鼓,这会不会很‘堕落’?我们不是这样想的。民乐本来就来自田间地头,我们只有放下身段,才能真正明白当今观众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民乐。”